一直很喜欢手写文字,感觉那个时候自己才不是打字的机器。我紧紧的握住铅笔,却轻轻的下笔,一横一竖,尽量的横平竖直,举重若轻。
想象着做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时,牢牢的把握,轻轻的处理,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更是在追求那种泰然自若的平静心态。
看完博弈论很久了,我心里知道自己欠自己一篇文章。
01
最近在写毕设论文,那我就从这件事首先着手分析。
先来个最简单的模型。这里我们使用博弈论的后项递推法来说吧。我知道对自己而言,最大的收益是论文盲审审核通过,顺利拿到学位。所以,目前我的最优策略一定是写出,内容充实饱满富有创新性,格式工整正式没有口语词汇,的论文。
于是为了得到最大收益,我尽可能的发挥所有主观能动性,写出OK的文章。当然,前提是我是一个足够理性的人,才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优势策略。
02
再深入一点。把有老师参与盲审的因素考虑进来建立模型。
还是抽象成最简单的模型。假设OK的论文抽查结果也OK,不OK的论文抽查结果也不OK。同时,不抽查的话,所有同学论文都OK。
我们认为,抽查老师希望不抽查的时候,学生的论文也OK,这样可以减少工作量,不用劳动还能赚工资;学生希望当自己论文不OK的时候,不要抽查,这样自己又可以不用花太多时间写论文,又能被当做OK的。
收益矩阵如图,分析下:
当老师选择抽查时,学生的最优策略为论文OK,此时学生收益10,老师收益-10(本来不必抽查,浪费了经历);当老师不抽查时,学生的最优策略为不OK,此时学生收益是10(没有写好的论文却拿到了学位,本来收益应该大于10,此处简化),老师收益-10(虽然没有抽查花费时间,但有失职之过)。
当学生论文OK时,老师最好不抽查,此时学生收益-10(劳心劳肺写的论文,结果和不写的结果一样),老师收益10(没有抽查,却得到好的论文,赚了);当学生论文不OK时,老师最好抽查,此时学生收益为-10(被查出来了,死路一条),老师收益10(逮着一个,没有白干啊)。
可见,该博弈没有纳什均衡,也没有最优纯策略。学生和老师都有在特定情境下的优势选择,但在双方都不知道对方选择的情况下,还是难以决策。
03
继续分析。
考虑混合策略。设学生OK的概率为p,使得老师抽查和不抽查的收益相同,列出老师的收益方程如下:
解得p=1/2[大哭]。也就是你有一半的概率写的不OK,老师也有一半的概率抽查,所以,我还是写的OK吧。
继续,当老师以大于1/2的概率抽查时,为了保证我的收益,我理性的选择应该是把论文写的OK[奋斗]。所以我和抽查的老师都是理性的了。
再想想,当我增加了我OK的概率,在我OK的情况下,老师的最优策略是不抽查,而当我知道老师会理性的选择不抽查时,我的优势策略又是不OK,于是,我又理性的选择不OK,而当老师知道我会理性的选择不OK时,他又会理性的选择抽查,如此我们就这样博弈了下去。。。。。。
然而,我还是理性的选择了把论文写OK,因为不管老师如何选择,我都想得到最大收益(拿到证啊)。
04
分析了半天,对自己一点用都没有,算了,就当是瞎玩,纯属娱乐。
博弈论的故事,未完待续。明天说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