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关于苏东坡和佛印和尚的故事,有日二人对坐闲聊,苏东坡突然想和佛印开个玩笑,就问他:“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淡淡一笑。苏东坡回去之后洋洋得意的向苏小妹说了这事儿,传说中的苏小妹是个通透的人,立刻就指出了这件事儿是苏东坡落了下乘,吃了亏:“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这便可视作心理学上的投射。
投射的概念由弗洛伊德于提此,用以分析及了解“说者的内心世界”。精神分析学者认为投射是个体自我对抗超我时,为减除内心罪恶感所使用的一种防卫方式。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投射有投射性认同和投射性指责。
1.投射性认同
(1)你在另外一个人身上看到太多的你自己(性格特征及防御)以至于你对他或她产生巨大的曲解。
(2)通常通过行为或者态度,使他人受到激发而产生一些你不喜欢在你自己身上出现的情感体验(苦难的恋爱伙伴)。
(3)通常通过行为或者态度,使他人受到激发而产生一些你不喜欢在你自己身上出现的情感体验,以及变现得像那个曾经激发你讨厌情绪的人。
2.投射性指责
(1)你在另外一个人身上看到太多的你自己(性格特征及防御)以至于你对他或她产生巨大的曲解。
(2)通常通过行为或者态度,使他人受到激发而产生一些你不喜欢在你自己身上出现的情感体验(苦难的恋爱伙伴)。
(3)通常通过行为或者态度,使他人受到激发而产生一些你不喜欢在你自己身上出现的情感体验,以及变现得像那个曾经激发你讨厌情绪的人。
投射防御的运用是积极的、良性的,对人际关系的建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投射防御的“过度运用”却会使人际关系陷于崩塌。造成投射滥用有两种原因:一、内心的情感过于强烈、顽固,譬如对他人的强烈的愤怒、怨恨、不安全感等,这种强烈情绪的对外投射也会成比例产生甚至更加放大,从而引发巨大的破坏作用;二、自我情感的不认同、否定,譬如因害怕自身的某些“不良情绪”受到惩罚,所以竭力将这种情绪投射出去,然后通过他人这个载体再接收,从而间接寻找突破口发泄,又譬如喜欢某人却因为内心的极度自卑不敢承认,只有歪曲的构造出一个“对方喜欢自己”的钟情妄想,来给自己追求对方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