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读书,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做母亲已经快15年了,今天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我这个母亲当得并不是很称职。
今天读书我要深深地理解了“感受”这两个字。在生活里,我们常常用到“感受”二字。我觉得最常用的就是在夫妻之间,尤其是在有矛盾的时候,我常常会说:“你怎么从来不注重我的感受呢?”我们自己遇到任何事情,尤其心里不痛快的时候,都会产生强烈的感受,并且,我们常常会用语言表达出来,有时甚至会用过激的行为来抒发自己的感受。
同样,孩子也会用欢笑,哭闹,生气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孩子高兴时,我们也愉快,却不懂得让孩子说出自己快乐的感受,只是简单地一笑了之;而当孩子生气、哭闹时,我们同样不去询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反而去压制孩子,我就会不耐烦,发火,打孩子,这是家长的表现,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个同家长一样性格的复制版孩子,就是人们常说的“孩子的性格随了父亲或母亲”,这真是极端的断言。
家长们应该反省了,要学会和孩子交流,这种交流并不是家长式的命令,“你必须干什么,你应该怎样去做。”在我们说话的语言里,尽量去掉“必须、应该”,不妨换一种交流的方式,“你觉得怎么样?你认为呢?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们先来听一听孩子对待一件事情的分析判断,家长就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其间不要掺杂自己任何的想法、看法,以免误导孩子,或者孩子觉得你是在否定他,马上会转换情绪,不愿意继续说下去,甚至和家长争吵。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就容易和孩子产生共情,这样的话,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这是在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平等的对话方式。结果是,你了解了孩子的内心活动,孩子觉得你很尊重他,以后有任何事情,他都会主动的找你去交流,征求你的意见。而不是我们常常看到的这样的一种现象:孩子常常不愿和我们说话,觉得我们很烦。问得厉害了,他就会“嗯嗯”地敷衍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