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在孩子18岁以前建立起一套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独立完整自尊体系缺失的坏处:
容易被别人决定,别人说的任何一句话,都会在他的内心上戳上一个大洞,因此,他每天的生活幸福与否都取决于其他人的态度怎么样,今天有没有好事发生。如果没有好事发生,如果遇到一个坏脾气的人,他就觉得今天一天糟透了,但是实际上,今天还是一天,你为什么不能够选择让今天变得美好一点呢?
总会有人让你不如意,总会有人让你觉得你被背叛了,被人欺负了,被人忽视了。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选择,只能做个坏人了,我没办法,都是你逼的,不断地把别人的“逼迫”当做理由,那么你的人生就会越走越狭窄,而且会特别的痛苦。
独立完整自尊体系缺乏的表现:
①. 保护栏行为
当一个人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会给自己建起特别多的保护栏,把自己牢牢地保护在自己的世界里,心想:你们谁也别想欺负我!这是一种斗争心态。
是喜欢抱怨,抱怨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抱怨别人就代表这不是我的错。只要我能够抱怨这个社会、我的公司、我的家庭、我所接受的教育,那么就意味着一切问题的责任都不在我身上。
②. 工作狂
一个人天天不停地工作,很有可能是因为他缺乏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他必须得通过某种外在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他才能感受到那么一丝丝安慰。
③. 成瘾性行为
成瘾性行为其实是种常见的自我保护,一个孩子如果烟瘾很大,你去追根溯源,去问问他和父母的关系,可能会发现他小时候爸爸经常揍他。成瘾性人格就是一种对安全感的依赖,当一个人没有从家庭里边获得足够多的安全感,就会通过外在的东西,比如:毒品、香烟,加入黑社会帮派,或者打游戏停不下来。
④.过度地自我批评或特别喜欢挑别人毛病
自卑和自大这两者通常都是在一个人身上成对出现的,一个很自卑的人,在某些方面就特别喜欢自大,遇到了能够欺负的人,他就使劲地欺负。
降低自尊的三种行为 :
①.家长总对孩子道德品行的批评
有很多家长批评孩子的时候,喜欢说“你是一个坏孩子,你没有道德,你是个小偷,你辜负了所有的人”,就是过度地上纲上线,把孩子的行为和实质混淆在一起了。孩子偷了东西,这是一个行为,但是如果你说孩子是一个“小偷”,这变成了一个标签。
孩子这么小,经受不住外在物质的诱惑,尝试着去拿了一个东西,他甚至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这个行为是“偷”。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分不清说谎和幻想的区别的。但是,当家长对孩子进行道德层面的评价,这会使孩子的自尊水平会下降,因为他相信父母所说的话,孩子特别容易相信父母说的话,会真的认为自己是一个坏人、骗子、小偷。
②.家庭当中有太多的禁止行为
家长要求孩子什么事都不许干,家里有很多的禁忌。家长在禁止这些行为的时候,可能都不会好好说话的,就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者咳嗽一声,孩子就被吓坏了。这种“令行禁止”的家庭,会使孩子的自尊水平大幅下降。
③.家长过度的情绪性
父母会大喊大叫,父母会有暴力的行为。你知道,咱们成年了以后,你被揍一次这肯定是一个大事件,因为一个人被揍是非常屈辱的一件事。但是,小孩子明明打不过你,你还要把他摁在那儿使劲打,那个跟一个动物的感受是没有区别的,这种屈辱的感觉会跟随他很长时间。家长过度的情绪发泄也会导致孩子的自尊水平大幅地下降,甚至崩溃。
建立独立完整自尊体系的方法:
①.让孩子要学会自我同情
孩子得先学会爱他自己,才会爱别人。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觉得自己生来就是要受苦的,越吃苦就价值越大,那么这个方向本身就有偏差了,所以,你要先让孩子建立自我同情。
②. 让孩子更容易“做对事”。
很多孩子在家里有时候想做对一件事太难了,孩子做事做得一般,做得不好,家长会跳出来批评。孩子做得好,家长依然会跳出来说:你还可以更好,你还有地方没有做到更好。这会导致什么结果?结果就是孩子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永远都不对。所以,不要让他太难得到父母的肯定,日常性的肯定,肯定孩子、肯定自己。
③.用解离法帮助孩子或自己从自我批判中走出来。
你想说“我真笨”的时候可以换成“我现在认为我真笨”。我们要把语言和实质之间分开,你的自我批评强度就会大幅下降。人的大脑之所以经常痛苦,就是因为人太容易相信自己大脑里边说的那些话了。
或者跟孩子一起放飞气球、河里边飘落叶,想象你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就在那上面,看着它离开你。不要小看这个意象,这个意象就能够给你带来轻松感。
这样的心理学技术就叫作解离,把解离的方法用好了以后,你会发现你更爱自己,你就会觉得自己是可以站出来观察自己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就能够看到自己不容易,能够发现自己身上的意义,知道人和人之间的价值是平均分配的,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应该”的事,你的自尊水平就稳定了,最终会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你的价值绝不依赖于别人对你的评价,也绝不依赖于你和别人的比较,不依赖于任何的排名。你的价值是稳定的,这样,无论你想要做什么事,你都可以放手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