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号,国际不打小孩日。
半个小时前,我给某网友发过去这句话,得来的却是一大串的疑问号。
很显然,在这之前他是全然不知道这个节日的。
关于4月30号国际不打小孩日是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发起的。
节日通过各种活动,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其民间组织参与此盛事。
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节日,脑海是不是也闪过很多问号?
或者,会不会回忆起什么?
当我在网上看到这个节日名称的时候,老实说我的内心杂乱无比。
情不自禁地涌现出很多很多的瞬间:颤抖、无助、抽搐、绝望、哭喊、撞击......
虽然我未曾亲身经历过,但那一幕幕的亲眼所见也足够令我胆战心惊,心有余悸。
六岁那年,我还住在老家。
在那六年的记忆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邻家哥哥,哪怕现在已经过去十几年了。
关于他的遭遇,我还是记忆犹新。
那时的他尽管矮过我一个头,但也许是因为比我大一岁的那份担当总是能让他及时出现保护我。(我发誓这真的不是我编的桥段,而是确确实实存在过的。)
那个时候,我认识的他乐观,爱笑,说是阳光男孩的形象代表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就是这样的男孩在一天的下午,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他的爸爸在我们所在的小镇是众所周知名副其实的酒鬼与赌徒,买醉与赌博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一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只是这回不同寻常的是,这一天里的他像极了疯子,见到东西就砸,砸碎了就破口大骂,不管三七二十一。
恰巧的是,这一天邻家哥哥只身一人在家,亲眼看着发生的周遭。
酒瓶与地板的猛烈碰撞的破碎声不仅打破了宁静的下午,也击碎了稚嫩的心灵。
目睹着这发狂的一切,孑然一身的邻家哥哥除了用嚎啕大哭来表现他的害怕,别无选择。
那个下午,凄惨的哭声仿佛响彻了整个小镇般地环绕于耳,却无人来伸出援助之手。
也许是哭声烦躁了他的爸爸,这个在酒精中迷失的男人把注意力转向了邻家哥哥。
他顺手一个塑料袋,邻家哥哥活生生的像个布娃娃般地被硬塞了进去。
与此同时他大声呵斥着:“臭小子,让你哭哭哭,我让你哭......”
紧接是一阵又一阵的撞击,感觉在他手中握住的不是生命,而是某种发泄物。
再大声的救助哭声夹杂在撞击声中,也失去了分辨力,显得苍白无力。
而我,在阳台的角落里眼睁睁地目睹了全过程。
从那以后,邻家哥哥隔三岔五就重复经历着这种生不如死的绝望。
这种场景直到我搬家之后,我才再也没听见那绝望的哭声,可是我也不知道他最后怎么样了。
即使只是作为一个目睹者现在是回忆开来,也还是会牵引着我的情绪,纠缠着我的内心。
能明辨是非的大人在他物的作用下失去理智的时候,所造成的伤害又岂是说痊愈就痊愈的。
明明没有犯错的小孩,却栽在了无力对抗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