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太过沉重的小说,主人公有着令常人无法想象的悲惨命运!是不是基于这个原因,作者余华才采用了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因为感觉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将这样的人生完整地描诉下来。
主人公福贵年轻的时候家境殷实,被人称做少爷,却因迷上了赌博,输光了所有家产。父亲因此去世,母亲也患上了重病,福贵在去给母亲请医生的路上被抓了壮丁。几年后,当福贵回到家乡时,母亲已经去世,女儿凤霞因为一场急病变成了聋哑人,可是家还在,福贵虽然失去了母亲,却有贤惠的妻子,懂事的儿女。更因为在解放前把所有财产输给别人,因而在土改中逃过一死。在作者的描诉中,福贵的日子虽然苦虽然穷,却因为家人的互相慰籍而显得并不绝望!可是就连这样卑微的活着也是奢望,家珍得了奇怪的软骨病,福贵的小儿子有庆去给别人献血死在了医院!好不容易熬到凤霞嫁了好男人,眼看日子终于有点甜的滋味,凤霞却因为难产离开了人世!苦难接踵而至,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可是,这还没有结束,家珍死了!偏头女婿也死了!最后,连凤霞的儿子苦根也因为豆子吃多了被活活胀死!可是福贵依然活着,"人只是因为活着而活着"这是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尽管残酷,却很真实!
文章的最后,福贵买了一头牛,和牛相依为命,不抱怨,不绝望,努力地活着。就像文章最后描诉的那样"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暗的来临"。活着,也就是这样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