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今年92岁了,是一位老军人,身体还算硬朗,就是耳朵有点背,背有点驼,但走起路来的样子依然有当年冲锋上阵的模样。 而奶奶呢,比爷爷小了九岁,腿脚更是利索,眼也不花,针线活也好。
今年是嫁到老姜家的第四个年头了,记得第一次去看望爷爷奶奶,他们住在山上,其实也不是山,就是离村庄比较远的一座院落,面积不大的小院里种满了蔬菜,收拾的甚是利索,两间茅草房,还有一颗樱桃树,几盆小花,倒也别致,就是生活不太方便。当时心想“公婆还有叔叔大爷怎么让爷爷奶奶生活在这儿,也不把他们接出去”,当时初来乍到的也只是想想,不敢问。后来与婆家熟识之后,问起此事,才得知叔叔大爷还有公婆不止一次的要求接他们离开小院,可是老两口态度很强硬的拒绝了,说他们住在这儿很好。后来小院断水了,这下公婆终于又有理由接他们离开这儿了,可是爷爷奶奶还是拒绝了。没办法,公婆只好找人给爷爷奶奶重新挖了水井,于是爷爷奶奶继续了小院的别致老两口生活。后来又细想了一下,爷爷奶奶这是觉得年纪大了,但是自己还能照顾自己,这是不想去给儿女增加负担吧。
说起爷爷,是让我们全家值得骄傲的一位老人,爷爷参加过淮海战役,潍坊、济南的解放战斗他都参加过,随后过长江下江南,和大多数南下军人一样,有着共同的经历,但各有各的故事。解放后,由于没文化,在部队升到副排长,以后再也提不起来了。组织上本来想留他在南方工作,征求他的个人意愿,他说想回老家,于是退伍后安置在煤建公司工作,干了没几年,爷爷还是要求回农村老家,爷爷说,离不开他土生土长的根,当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爷爷也曾把他获得过的一个荣誉奖杯给我,直到现在我记忆犹新,爷爷拿出来,没有多说话,就说了三个字“给你吧”。姜先生挑逗说“这是爷爷承认你是他孙媳妇了”,结果我肯定是不能收,爷爷的心意我懂了。
奶奶呢,是我很欣赏的一位老太太,八十多岁的耄耋年纪了,自己种菜、浇水、施肥,照顾爷爷,收拾家,全家人冬天的棉裤棉袄,奶奶一人承包了。当奶奶知道我怀孕后,接着给未出生的孩子做了包被,还有棉裤棉袄,我收到后,甚是喜欢,棉袄是那种中式风格,扣子是盘扣,特别精致,包被颜色小清新,料子舒服,奶奶紧跟年轻人的步伐,很是时尚。孩子出生一岁多的时候带着回老家过春节,奶奶早早的就给孩子买了新衣服,新鞋子,还有玩具,虽然比不上大商场的款式新颖,但是我觉得有别样的美丽。“好久没见孩子了,也不知道大小,约摸着买的,没想到衣服鞋子大小正合适。”奶奶边打量着边自言自语道。后来听公公说,奶奶走了好几个大集给孩子挑的,就盼着你们早点回来过年给孩子试试。听到后,我鼻头一酸,心里五味杂陈。
今年春节,照旧带着孩子回到老家,先去看望爷爷奶奶,爷爷精神不错,奶奶还是早早的给孩子备下各种稀罕物,奶奶看到我们有说不完的话,拉着我的手说想我们的时候就看看照片,问我父母身体还好?工作还顺心?回来待几天......说着话还不忘照看着爷爷,爷爷咳嗽几声,奶奶赶紧拿起手帕把爷爷嘴角的口水擦掉,再嘱咐爷爷喝口水。奶奶还告诉我们,我和姜结婚的那一年,是她和爷爷结婚六十周年,奶奶的话语里满是喜悦,还有满满回忆。奶奶还说,你们结婚那天,你爷爷嘴上没说,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自言自语着“传下去了......”。我理解的爷爷的这句话是,把他和奶奶六十年的恩爱,相互扶持,相濡以沫传下去了。
就是这样的爷爷奶奶,带出了四个本科大学生孙子孙女,姜先生家堂姐弟四人,大爷大娘常年在南方做生意,叔叔和婶婶也在外地,堂姐、堂弟、堂妹从小都是跟着爷爷奶奶在小院长大,现在也都大了,各个出落的懂事、有礼貌,最争气的堂弟更是以670分考上哈工大。
这些年来,市民政每月给我爷爷发生活补助,逢年过节,还派慰问人员登门看望,定期疗养。爷爷很知足,每当去看望他,他总会说,谢谢领导关心,我比牺牲的战友多享了这些年福,死也知足了。作为孙辈,我们不奢求太多,由于工作原因,也不能经常回家陪伴,只希望家人平安健康,爷爷奶奶再多陪我们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