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不奖不罚:如何让难管的孩子拥有自控力》本来以为也是一本正面管教的书,读来才发现并不全是,即不鼓励罚也同样不鼓励奖。你是不是也遇到孩子写作业磨洋工呢?你是不是也遇到过孩子对你的话充耳不闻呢?你家的孩子是不是也有拖拉的习惯呢?学习生活都丢三落四呢?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而本书的作者通过大量的调研数据指出现在的孩子比起几十年前注意力差的多,主要原因是孩子们接触了更多的电视与电子游戏;因为学习压力的增大玩耍的时间也少于几十年前,孩子们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发展的专注,自信、社交能力随之下降;不自觉的家长把生活的压力转嫁给孩子,一个焦虑的孩子是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做一件事的。
那么如何解决呢?本书的作者提出了用“学徒型养育”代替传统的“命令服从式养育”的方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命令与服从式养育”就是父母站在威严和高高在上的角度,对孩子发出命令,要求孩子执行。而“学徒型养育”则正好相反,父母和孩子,都是学习的主题,父母需要向孩子学习,孩子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奖和罚”的教育方法,就是典型的“命令服从式养育”,父母将孩子当成自己的下属、下级,低于自己级别的人,当孩子服从了命令,并较好的完成了任务,就给予奖励,孩子没有完成,或完成得不好,就给予惩罚。放弃权威,不做亲子之间的争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却是最有效提交孩子自律能力的方式。
具体要求有以下几个步骤:
1、缔造强健亲子之间的关系。
核心思想是:温和而坚定,不管教、不责备。
父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也就是尊重他的一切权利和义务。家庭决策、家务事务孩子都有参与权,一切规则的制定和落实,孩子都需要投入其中。当然,遇到孩子想反悔违规的时候,父母也无需生气责备,只需要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简单来说,就是不管教的勇气,孩子的人生,就由他们自己去做主。当然,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很多时候,依然需要父母的支持。当孩子失败时,父母在保证不责备的情况下,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一个拥抱,一句理解,都可以给孩子温暖。
2、积极沟通,不包办、少命令,共情式聆听。
在亲子教育中,父母最应该学习的是:闭嘴的能力。
说给孩子听,不如听孩子怎么说。一个淘气的孩子,往往需要一个很好的倾听者。理解和倾听了孩子的想法,有两个好处:一是感受到被理解的孩子,才会更好的理解父母;二是了解了孩子的想法,才能对症下药的帮助孩子。同时也教会孩子,与其夸夸其谈的说,不如先学会认认真真的听,学会聆听有效沟通的第一步。
3、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
包办一切,是现代父母的通病。嫌弃孩子无能,也是许多父母的焦虑。两个矛盾点,根源在于,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剥夺了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种技能的养成,都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习得。并不会因为人的身体长大,就会自然拥有的。所以说,父母想要孩子独立自控自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哪怕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我们也只能给予引导,最终的结果,应该由孩子去探索。
4、确立界限,规范行为。
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中间隔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源源不断的他律,只会吞噬他人的自律能力。他律的作用在于,让孩子感受到了“只有这样做,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从而激发孩子的自主行为。但是,如果“他律”是被强迫的,没有激发孩子的“自律”,肯定就是方法出了错。简单来说,就是父母的规则和管教,已经超出了孩子、父母两者之间的界限。父母过多管教,孩子过于依赖他律。
所以说,父母要学会分清楚,什么是孩子的事,什么是父母的事,只要是父母的事,我们努力做好,只要是孩子的事,归还给他自己。
相信每一个爱孩子的人都会从中找到学习的方法和动力,把孩子的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