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遇到过这种问题,当你刚抱着平和的心态与对方探讨公司发展前景的时候,对方抱以白眼冷漠应对;更有甚者,恶语相向,敌人般的看着你。你不禁要问,这到底怎么回事,我好心好意的向你探讨对你有利的事情的时候,反而惹了一身臊,我本将心对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既然如此,凡是对你有好处的,下次我绝不再告诉你了。
倘若对方把这件沟通不顺的事情告诉领导,恐怕又被领导批评一顿说自己不懂沟通了。
很多人说,自己活了这么久,工作这么多年,难道不懂沟通么?确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日常的交流可能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这种沟通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但是在遇到一些关键性的涉及利益的时候,普通的沟通技巧存在很大的弊病。这种弊病一般来说有四种方式。
一、兜圈子
即喜欢拐弯抹角不直接说结果,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例如老板若无其事的跟你闲聊,气氛好像不错,就在你放松警惕时对方突然提出关键性问题。
“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啊?”
“还行,老样子”
“还行?!校长刚刚打电话来,说你跟别人打架,这也叫还行?”
二、打哑谜
用各种运作来暗示对方或是进行旁敲侧击,以免和对方进行正面冲突。尽管他们可能认为这种做法更安全,比当面说出问题更好,采用皱眉、干笑或者是露出关注的神情,以此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你询问对方是否处理完某件事,结果对方回复你一个微笑,或者做出“你猜”的动作。
三、诿过
树立自己扮演好人的形象,凡是有错的都是上级和别人的问题,经常靠批评诋毁另一方来彰显自己的正确性。然而这种作法不但不诚实,而且收效甚微。因为别人也不是傻子,很快就能看穿你的把戏,甚至认为你是个怕担当责任的懦夫。
四、让他人费解
采用对方听不懂的词语产生沟通障碍,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发动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斗争,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倘若是用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这样口号,在当时那个时代少有人能听的懂这句话,更何谈去参加战争了。
既然知道了常犯的问题,现在我们来看看沟通的高手是如何做的。
一、创造安全性的开场
1.采用对比法:在我们开始谈问题的时候,自己首先要预估想象所要谈的问题,对方可能得出的错误结论,其次要向对方解释自己并没有这个念头,而是……(利用转折对比,来说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如1:别误会,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你做的不对,而是想和你探讨更多的可能性,以避免出现大家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如2:我知道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提高成绩,我对你的努力非常满意,对你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我只是想和你分享一些学习心得,这样或许能帮助你更好的维持学习成绩。
2.寻找共同目的:当对方产生错误的想法,表现愤怒,防御和激烈的情绪变化,身体的本能已告诉其要做好对抗或逃避的选择时候,寻找话题中的共同点,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目的非常单纯,即解决问题,让事情变得对双方更有利。也就是说,关注对双方来说都很重要的目标,而不是只顾自己不顾对方的目标。
如1:我非常理解您的愤怒,要是你,我也这样想,其实我今天来找您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和你一起解决此问题,不再因此而困扰你我所方。
3.征求许可:在遇到一些禁忌、高敏感度的话题时,征求对方同意证明尊重对方的选择,而且这种作法能够有效缓解对方的疑虑,让他们不同志怀疑你的做法另有目的。
如1.我有个问题不知道该不该问(当说这句话的时候,人类的好奇心已经禁不住的想知道你接下来想说什么了。)
也有其它的一些方法,诸如,设立安全的谈话空间,比如密闭的房间,无人窃听的户外等等。
二、向对方描述看法
描述看法并不等于向对方贴标签,主观臆断的认为对方性格和动机上的问题,例如你不自信,你不关心等,得出指责性的结论。因此在描述看法时,最好的做法是陈述事实,描述你看到和听到的事件,而不是抛出自己虚构的情节。
陈述事实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关注客观因素。描述你想法之外的事实而不是脑中形成的看法。如,你打断了别人的讲话(这是事实),你这人真粗鲁(这是看法)。
*解释现象而非原因。事实会告诉我们事件的经过,先入为主的结论说明的是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如,你说话的声音很小,很难听到(这是现象),你是很害怕吧(这是原因)。
在陈述事实之后,仍然要继续收集问题的事实经过,并综合所有的信息,以提出试探性的看法。在和对方交谈的过程中,注意不使用绝对性的字眼,如,把“你不是说过……吗”换成“我们都同意……”;不要说“很明显你……”而是改成“我想知道你是不是……”。
例如:我在想我们能否谈谈,因为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次,我不知道是不是正确,所以想和你谈谈。
嗯,说吧。
你看,因为你是公司领导的亲戚,所以我个人感觉是,你即便知道这是不对的,但你仍然视规矩而不顾,不知道我的说法是否错误,或者还有其它没有考虑的地方。
在提出自己的看法时,如果对方表现出自我防御的心理和行为,此时话题需要再一次暂停,再一次回到之前的步骤,建立安全的讨论氛围。
三、以一个问题结束开场白
在陈述完关键性的问题之后,我们需要关注的目标是对方对此事的看法,在安全的氛围和合理的事实陈述下,对方才会了解问题的实质以展开心胸讨论问题发生的潜在原因,进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那么以一个开方式的问题做为结束是给予对方在心理上认为,这场谈话并不是你一个人的独角戏,让对方感觉你的看法不一定正确,所提出的措施也并非是为了惩罚,而是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对方坦率而真诚的回答,我们得以能够判断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