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说过,他不是生下来就是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典加之勤奋探究而求得知识的人。他还说,生,我还不能够,我只是不厌其烦的求索,并且不知疲倦地教诲别人。所以他对于那种学业颓废,见识偏颇的人极为恼火,批评这种人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王阳明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和孔子一样的担心。
2,不管是谁说的话,我们都必须从内心出发,去体会它的正确与否,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管是你的地位有多高,还是你的地位有多低,只要是错的就需要去改正,是对的,就应该去支持。
3,精于专一,是儒,道,释三家共同追求的境界。心一,就能虚旷,虚旷,就能接纳事物。精一,就能穷尽事理。虚旷,精一,就是修身,正心,诚意,和格物。精一于事的人,能够认识事物,精一于道的人,能够全面认识事物。精一于事的人,劳思于千算,精一于道的人,只在一算。
4,圣人的仁,义之心宛若大盘的水,平平正正地放着不动,浑浊之物就会沉淀,而清明之物就会浮在上面,可以照见人的须眉,观察人的面色,如果微风吹过,浑浊之物又会浮于水面,清明之物则会混于其中,以致模糊自身的本体。
5,王阳明和罗的观点不一样,罗的观点也给了王阳明很多启发,最后,王还是说要坚持自己的学说,光写信,说不明白,会再次登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