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论

《哈利波特》这本书中就是以一个经典的宿命论开始的,预言是这样子:“那个拥有击败伏地魔能力的人即将诞生,七月出生的他,他的父母是曾经三次击败伏地魔的人。”从伏地魔的行为上不难看出,伏地魔也受到宿命论的影响。

宿命论是什么

宿命论是一种认为人的命运,社会变迁乃至宇宙万物的发展轨迹,早已被某种神秘力量(如天命,因果律等)预先决定,个体无法通过主观努力改变既定结局的哲学观点。

这段定义中有两个关键点

1.人的命运等是被某种神秘预先决定的

2.个体无法改变既定结局

宿命论对人的指导作用

很显然在《哈利波特》中,伏地魔不是一个宿命论者,他尝试了各种努力去抹杀哈利波特—这位预言之子。但矛盾点在于他又始终都笃信着这则预言,这预言最后也成为了现实。这句预言贯穿了整本书。


宿命论者是“听天由命”者,当然如果书中的伏地魔听天由命,这本书也就不可能有后续发展了。所以伏地魔是“半个宿命论者”。宿命论所对应的方法论简单,但也确实消极。


宿命论的作用

宿命论在逻辑上虽然很难证明是不对的,但是它在现实中有很大的心理慰藉作用。在一些遭遇不幸事件(如天灾,车祸)时,它往往是最常用的一味“止痛药”。也常常被证明是最有用的。

但它的陷阱在于,模糊了“认命”和“放弃”的边界,认命从来都不是放弃,在安抚心灵的同时如果附上“这就是xxx的命”,这是在疗愈情绪。但如果演化到“xxx这样子就是命不好”,“xxx努力也没用,命该如此”。这就是推卸责任了,我们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一点用在宿命论上太合适了。

如何对待宿命论?老祖宗早早就找到了答案。当命中遇到那个他/她时,这是我应得的;但如果遇到坏事儿呢?就骂两句晦气,然后去补救或记住教训下次规避;看到别人飞黄腾达了,又在心中暗怼“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莫欺中年穷,莫欺老年穷”了。归根到底中国人要完全接受某个哲学观点是不太容易的,中国人更狡猾,“市侩”一些。这也是我们老祖宗的大智慧啊。

对待宿命论合该如此,需要它时高举它的大旗,不妨再摇旗呐喊发挥它更大的作用。等场合一变,再举着不适合了,就要果断放弃它。关键就是“信命,但不认命。知命,仍要造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