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史诗级大片《无问西东》已经上映一周了,但是这部影片激起的涟漪却还在我的心中一圈一圈地荡漾,它波及到我对家国情怀、对待爱情以及对教育的思考。
今天着重写一下这部电影对我从教育方面带来的启发和深思。
从影片历时百年、不同年代的青春经历中,看到这些年轻人无问西东的最后抉择,我的脑袋里突然就闪现了一句话:其实最好的教育是对灵魂的撼动。
曾经听说过一段关于教育的非常美妙的话: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慢慢得细读上面的文字本身,就已经仿佛感觉到教育的精髓,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滋养;是不经意间透露出的淡定与从容;是从无声的交流中获得到的生命顿悟。
如果教育没有触及到一个人的灵魂,不能使之从灵魂深处进行变革,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
《无问西东》这部影评中,也对教育这个专题做出了很好的解答。
吴岭澜在清华园中经历文理方向的迷茫,经过梅贻琦校长的点拨:
要听从自己心里的真实。
真实是什么?
真实就是你所看到的,你所听到的,你身边相伴的人,你内心最想坚守的东西。
吴岭澜无意中又听到了泰戈尔“对自己的真实”的演讲,看到他身边那些笃定的人群,他终于能够坚定地听从自己的内心,摒弃了重理轻文的想法,坚定地选择了他所擅长的文科,并且把对教育的反思传递给他的学生们。
于是下一幕就是在西南联大的昆明,在炮火连天的岁月,在敌机来袭之时,学生们潜藏在各个隐蔽的地方,听吴教授讲解关于泰戈尔的诗句。
沈光耀是吴教授抗战时期的一名学生,出身于三代五将的贵族家庭,文武双全,各项技艺无所不能。父母对他的期许就是:不要追求虚幻的功名利禄,那些祖先们都已经经历过。只要健康快乐,平安地体验人生就可以了。
这种父母简单平凡的期许,或许在和平年代还可以成行。但是在“华北之大,放不下一张平安的书桌”的战争年代,沈光耀最后还是忠于内心的真实,以舍我其谁的豪迈走向飞虎队的应征。
而飞虎队美国空军教官说出的一席话“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更加坚定了沈光耀向善的真心。
为此,他每次在训练之余就会乘机去联大附近的山村空投食品,最后一次把母亲悉心准备的冰糖枸杞桂圆莲子也投了下去。这些食品滋养了其中一名孤儿,那就是童年时的陈鹏……
蝴蝶效应就是这样来的,哪怕是年代久远的蝴蝶扇动了翅膀,却影响了这么大的人群,产生了向善的良性循环系统,并且会一代一代地坚定地传承下去。
或许这也是对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的很好的诠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