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涮肉图一个“讲究”,一放毛肚二涮羊肉,三下蔬菜四煮面,行云流水。
一口羊肉,一口脆甜的糖蒜,清爽解腻,最后来盘脆香的芝麻烧饼。
这项快活事儿,才算圆满。
牛肉、羊肉在锅里完成了它们的快意人生,又怎么能少得了猪肉?
翠花,上东北酸菜白肉锅!
天一冷,街边的小烧烤店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家家火锅店。
紫铜火锅放上桌,木炭烧着锅。
倒入奶白骨汤,酸白菜切丝随后入锅。
一听到“咕嘟咕嘟”声儿,八成熟白肉切片下锅。
一捞起放嘴里,那酸爽肉香,老带劲儿了。
窗外漫天飞雪,屋内的人赤着胳膊,涮着肉,喝着哈啤,唠着磕。
看着此情此景,南方人只想说一句:屋内有暖气真好。
卑微的南方人,此时只能裹着毛衣,打边炉,中场休息时还得抖个脚取暖。
我大中华九百六十三万平方公里,一方水土养一方火锅:
安徽人的火锅是老饕梁实秋嘴里的一品锅: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层蛋皮卷,紧底下是萝卜青菜。这口锅成了胡适和陈晓卿的心头好;
江浙人的火锅是鱼片、鸡汤、菊花“三合一”的菊花暖锅,是慈禧太后的最爱;
云南人的火锅是“菌王”鸡枞、牛肝菌等几十种菌子熬成一锅的菌子火锅,不放肉,是云南火锅的真谛;
贵州人的火锅是鱼、番茄、酸菜炮制而成的酸汤鱼火锅,酸出极致;
海南人的火锅是三个椰子一只鸡的椰子鸡锅,像初恋般清新;
福建人的火锅是把鸡肫、牛百页、鲜海蛎、鲜目鱼、生鱼、猪腰、鲜虾、精肉涮为一锅的八生火锅,更是把山珍海味煮于一钵的佛跳墙;
台湾人的火锅是满街飘香的羊肉炉。
天津人的火锅则是碳烧铜锅涮牛羊肉。
……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吃火锅?易中天的话一语中的:
火锅热,可谓亲亲热热;
火锅圆,可谓团团圆圆;
用汤水处理原料,可谓以柔克刚;
不拒荤腥,不嫌寒素,用料不分南北,调味不问东西,山珍、海味、河鲜、时菜、豆腐、粉条,来者不拒,一律均可入锅,可谓兼济天下。
中国人的性格,可以说是火锅的性格。
只要有锅有电,每年都有新火锅横空出世。
只怪中国地大物博。
由于吃货们太博爱,火锅排行榜一年一变。
但不管怎么变,永远是老家的火锅最好吃!
永远是楼下巷子拐弯转角处的那家火锅最好吃!
不服来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