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自带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会有经历挫折和坎坷的时候,也会有享受成功和快意的时刻。有的人能够荣辱不惊,从容自信,得意失意皆坦然,有的人却时常喜形于色,自负又懦弱,心理承受能力极低。人和人如此大的差别,是由不同的修行层次而定。
每个人都想提升自己的修为,却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和途径,而面临困惑和痛苦。其实我们修行的场所随处可见,不用刻意而为之,只要我们将正念的方法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让我们的心性处在随时随地的训练中,关照自我,平复情绪,就能提高自己的人格,就会心怀爱与慈悲,获得平和喜乐的成功。
一行禅师是享誉国内外的当世高僧,他的一生都在传播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佛法”,传递正念生活之道。在他的《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一书中,他认为办公室是修行的最好场所,在我们的工作中每件事都是修行。不论身处怎样的境遇,遇见怎样的人,只要我们处在当下保持正念。都能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喜悦,平和和觉知。
那么如何保持正念,用正念去为我们创造一个积极无压的环境,帮助我们释放压力,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喜悦感,一行禅师在本书中是从工作的休息角度来阐释的,也可以引申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工作,是我们最好的修行场所
寺庙,工作和家庭,是我们人生修行的三大场所。如果按照难易程度来排序。寺庙最为容易,工作其次,而家庭最难。
工作场所作为我们修行的中间环节,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难度适宜,对于我们个人的修行更有帮助。换句话来讲,如果我们连工作都搞不定,家庭生活肯定也是一团糟。只有完成了工作中的修行,才有可能逐级上升,去完成家庭生活的修行。
而工作和家庭生活又有很多相通之处。在工作中培养的认真负责的习惯,精益求精的态度都可以延伸到家庭中。
我们在工作中学到的知识,获取的技能,也都对我们的家庭生活有着很多益处。
我们在工作中练就了较强的沟通能力,在家庭生活中一样都会有用武之地。
正如一行禅师所说,我们的私人生活和职业生活是一体的。工作修行的确实会让我们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付出双重的代价,从而影响到我们的家庭。
二,修行就在无时不刻
从一天的开始,到在工作中休习正念,以及回到家之后的放松,保持正念是练习的最好方法,我们要将这一贯穿我们修行的进程予以化解拆分,才能体验并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修行。
1,随时随地的正念呼吸。
一忙碌起来,我们可能就会迷失自己。会焦虑,会烦躁。而正念呼吸,可以随时随地的把我们拉回在当下。让我们去感知自己,重新找回自己。就这样在一吸一呼之间,我们吸收着极大能量的同时,又将压力和冲突慢慢的释放。
2,不要忘了正念行走。
在行走的时候用正念,是不容易做的。因为我们都习惯于奔跑而非行走,即使行走,也习惯于在行走的过程中去思考,回味。这样的行走让思想和身体分离。而越来越找不到身心合一的感受。
3,感恩富足的正念饮食。
食物不仅仅是对我们的身体有滋养的作用,对我们的精神亦如此。可是在很多时候,当我们用实物对身体和精神养护的过程,却是草率和敷衍的。
长久的忽视势必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损伤,带来疾病。正确的方式,在饮食的时候带着感恩和付出的心态。
4,正视情绪,用行禅化解
长期室内工作的现状,剥夺了我们到户外的机会。也让人们习惯于在静止的状态下解决所有工作问题,包括处理情绪问题。
因为室内空间的狭小,因为情绪都不舒展。激烈的冲突会一触即发。
当我们碰到情绪问题来临的时候,不妨动起来。要么用正念呼吸,要么用正念行走,动起来,去稀释情绪的浓度。
在日常点滴的行为中,去随时随地的使用修行的方法,应当是最正确的选择。
三,用理解和爱去放下,去接纳。
觉知和接纳,是修行的前提。有了觉知和接纳,才会有理解和爱。
首先,要接纳自己与世人的不同。承认自己的独特性,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组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就是去无限放大天赋,去正视自己的短板,从而修炼出一个完美的自己。
其次,不抱怨自己,不诋毁自己,去向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接近靠近。真正做到觉知压力,化解压力,关爱自己。
最后,只有觉知和接纳与自己同行的时候,才是爱自己的时刻。学会了爱自己,才能够放下一切过往,才能够做到理解他人,爱他人,爱这个世界。
工作是我们整个生命存在的一种表达,而我们可以无限的扩大这种表达形式,延伸到我们生命的每个角落。我们用正念,接纳自我原来的样子,不求成为他人或他物,找到自己的觉知,安抚情绪,找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平和喜乐的成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