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为什么很多人开车到家,会先在车里坐一会?知乎有个高赞的回答:开车时是功名利禄的奔波,下车后是柴米油盐的生活,人生需要一个分界点,一个可以独处、享受自我的空间。
面对喧嚣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渴求内心的宁静,如很多作家所言,书房作为距离心灵最近的地方,足以让心沉静,而一个有书房的豪宅,也是有灵魂的家,如果家是精神的寄托,那么,家里的书房,则是精神的天堂,是为人生风雅特设的留白,芜杂世界,唯我独享。
从房屋户型分布和设计的角度讲,书房不似会客厅、衣帽间等高调奢华,但却也是名副其实不可或缺的豪宅标配。这里藏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期许,是主人文化与修养的代表,是其精神领地的个性表达,也任舒适安心沉浸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书房,作为知识与灵感的殿堂,其设计已从此前的固定阅读场所转化为对于人生阅境的思考与心灵的寄托。将书房设定为阔朗的尺度,横纵皆开阔的格局,无疑是为思想插上翅膀,让灵感得以自由翱翔的绝佳环境。而书房设计中的好与坏、奢与雅、繁与简,也就成了开发商提升产品溢价、拉开个性差异、提高住宅品味的重点打造之处。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豪宅里的书房,走进那不可或缺的精神乌托邦。
1
书房对于精神情趣的投射
梁实秋说: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
所谓“书房”,藏书之所自然不在其内。书房的不同,在于它是为人设,而不是为书设,那么一个属于自己的、可以在其中静心读书的所在,便是书房,却不必在乎书的多少,或者也不在乎书的品类。更进一步说,书房其实意不在书,而更在于它的环境、气氛,或者说重在营造一种境界。这样一个绝无功利之心的小小空间,读书实在只是涤除尘虑的一种生活方式。
古时书房也称书斋,《说文解字》中谓:“斋,洁也”,即书斋有高洁清雅之意,就是专门用作阅读、写字、清修或工作的地方。书房其实是现代才开始流行的叫法,古人大多喜欢用斋、堂、屋、居、室、庵、馆、庐、轩、亭等来命名。
书斋始于汉唐,经宋、元的更迭和传承,尤其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有效提高了书籍制作的规模和质量。乃至明清时,随着书籍制作、收藏和传播的繁盛,使之达到鼎盛。如明嘉靖年间出现了宁波范氏“天一阁”那样大规模的私家藏书楼;清康、雍、乾三帝,崇武尚文,也都建有自己的御书房。
在崇尚诗文才学、学而优则仕的古代,书房就是文人的道场,是安身立命的地方,是追求仕途的起点,是寻找自我的归途。在古人看来,书房具有高洁清雅之意,身入书房,当神情俱静,心怀一种虔诚的自律。有一方安静、文雅的书房,是古人平生最上心的事。能称作“书香门第”之家,更是必有书房。而书房在传递时代风貌的同时,又呈现出古人个性化的风格特征,有着深厚的内涵。
这一点,从古人的书房名号中可见一斑,其远者如刘禹锡之“陋室”、陆游之“老学庵”、蒲松龄的“聊斋”等,其近者如梁启超之“饮冰室”,周作人之“苦雨斋”等,无一不是对自我的一种鞭策与自省。
对于古代文人来说,“书房”是日常消遣大部分时光的地方,所以在规划、设计、布置方面都特别用心。室内空间不宜高深、要有平阔的庭院,以便读书时光线明亮。中国人的书房讲究的不是空间大,而是明净,使心舒畅,太宽敞反而会损伤目力。此外,窗下一般还会引水成池,蓄养金鱼,围植碧草,让斋中的读书人可以养眼清心。
同时,古代文人好师法于自然,只有自然界中的花草林木,其所现之形姿对文人产生了吸引,其所蕴之精神与高士形成了共鸣,古贤们才会将它邀入园内、伴于斋中、请至案上。
纵观古代书房的形成,其实就是文人精神情趣的一种投射。古代文人崇尚君子之风,一向以“清贫”、“孤高”自诩。文人们在斗室之中,方寸之间,抒发胸意,尽情洒脱,充分展现自己的理想和志愿。从那些精微的花草木石之中领悟自然的奥妙和人生的精义,营造出理想的精神世界。
2
书房,家中的一方静心天地
如果说客厅是豪宅映入眼帘的面子,那书房就是心灵的栖息地。在这方小天地里,读书操琴、吟诗作画、焚香品茗......从书里的墨香,到墨池里的笔影,都反映着主人的内心世界。
现代社会,庞杂的信息、纷扰的俗事、错杂的人际,唯有书房,保留内心最后的宁静,治愈疲惫身心。一张木桌、一把椅子、一方木柜,文房四宝位列其中,一盆绿植就是不张扬的心安处。乱花迷人眼,唯大道至简。
夜晚降临,移步此地,便能卸掉外界的喧嚣,沉浸在自己书香世界里,总有在不经意的细节处打动着人心,惊艳了岁月,也温柔了时光。在自己的世界,可以尽情挥洒;在自主的空间,可以随意把玩;心中的积郁,可以得到略微释放;内心的孤寂,可以得到些许安慰。独善其身的书房,没有功利之心的空间氛围,才能涤除现世的纷繁浮躁,营造出别有洞天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空间。
书房,早已是当今豪宅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区域。这一功能区间,已经从一个普通住宅的“奢侈品”,转变为能决定主流购房者对一套豪宅感受和喜好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居家办公”的可能性直线上升,一间独立的书房,几乎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安家置业的基本需求。为了迎合高端买家的定制和个性化的需求,开发商在打造住宅产品之时,会着意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来打造更为新颖现代的书房。
在不少现代的豪宅产品中,书房不再占据一个封闭的房间,而是直接与客厅空间连通,形成一个阔绰的大横厅,既保留了客厅开阔的视野,又增加了书房这一功能区间,一举两得。与此同时,为了平衡书房使用的静谧需求和视觉空间的交互需求,部分开发商还会在书房空间打造一扇推拉门,使用时关闭,空置时则打开,在简单的空间内融汇了更多的生活可能性。
而能在书房空间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房企,往往也被认为更具备耐心打磨产品的可能性。事实上,在这些产品中,也的确不乏广受追捧的品质项目。比如已有不少的豪宅,在打造户型时,就在做到双阳台、四开间朝南、南北飘窗赠送多的基础上,于开阔大方厅内预留一处“X空间”,可自由改造为书房,亦可用作健身房、画室等其他用途,充满无限想象力。
有的豪宅项目在客厅内打造的开放式书房,则在满足书房的功能需求基础上,更与项目自带的社区公园式景观以及小区外的城市稀缺自然景观相呼应。无论是为缓解办公时的疲劳,还是商务洽谈后的放松,都可以直接由书房空间,通过单独通道,走入阔景双阳台,欣赏外面生动的风光画卷。
可以看出,当今豪宅的书房已经从曾经单纯的读书办公需求的承载体,逐渐变成了业主多种生活状态的投射,蕴含着主人对于学习工作生活的无限想象。如果说古人的书房,是他们与书本、自然,以及天地万物的连接的话,那么如今的书房,更是居住者与人、社会,以及风雅人间的想象。
有些人,在酒桌上交易,有些人,在书房交心。昏昏灯火下,拥有独立精神、相同频道的老友,几杯清茶,聊至深夜,谩骂纷扰的世态,聊着珍贵的理想。朋友很多,但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会被请入书房,如这纯粹的书房净地,这般纯粹的挚友。
人生天地,须臾过隙,对国人而言,书房的意义已超越其本身,世界越嘈杂,越需要书房来固守本心,淡淡空尘,琴书消忧。偷得浮生半日闲,在日复一日的奔波沉浮间,拥有一方天地,享受精神世界的优雅从容,这大抵是书房意义之一。
陶渊明说:“少学琴书,更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闲读之境,实为养心之处,书房不仅是家中阅读、沉淀自我的重要所在,更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建筑。
书房,避开了外界的喧嚣,也不似卧室的懒散,精神处在恰到好处的清醒当中。就像在紧张与放松之间拉起一根琴弦,撩拨它,思绪随之荡漾,到达一个令自己心驰神往的地方。在充满哲思的空间里,与心灵共鸣,与思想共舞。
无论居于闹市深林,抑或高楼溪山,无论是普通住宅,还是豪宅大院,愿你有一间心中的书房,更有一个恬静的心地和乐天旷达的观念,以及一个能尽情玩赏大自然的胸怀。读书画画,莳花弄草,在简单且有艺术陪伴的日子里,收获人生的最大富足。
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只作为引用。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疑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