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人把同性恋称为“同性恋患者”,意思是说同性恋是种病,我们得找到治疗方法去矫正不正常的性取向,然而通过各种物理和药物治疗都无法彻底改变性取向,反而还给同性恋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大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同性恋的大脑与普通人有着明显的差异。女同性恋者的大脑与正常男性类似,男同性恋者的大脑与正常女性类似。
人们的性取向,在母亲子宫内发育形成后,就无法通过外部环境改变。
同性恋基因的产生是一种自然演化,基因无特定方向变异的结果。
人们认为自己是拥有自由意志的原因是认为自己可以根据外部环境作出自己想要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本质又是由大脑构造所决定的,无法通过后期学习或药物治疗彻底改变。你喜欢女孩还是男孩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决定了的,我们感觉到的自由意志只是一个美好的幻觉。你喜欢吃甜食,不代表你真的需要甜食,而是你的基因为了生存需要你喜欢上吃甜食的感觉。生儿育女不是你想做,而是基因为了长久生存下去让你这么做。你会生老病死,而基因则依附在你儿女子孙的身上,代代永存。
所以,客观来说人活着是为了让基因得以延续,基因只是宇宙演化,小概率事件叠加的结果。基因存在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人自古就喜欢为一件事寻找意义,天空出现月食是因为天狗要吃月亮,天空电闪雷鸣,是因为雷公在敲锣打鼓。聪明的人就利用人性,人为地制造出意义。虚构出天堂与地狱,交赎罪金死后能上天堂,做坏事死后会下地狱。聪明者利用这套意义论取得百姓金钱或他们需要的其他利益。代代如此,比如说今天,大量知识服务者制造出:知识就是力量,人活着就应该终身学习,天天打游戏,沦为平庸是不对的等等,以此制造出活着的意义,并利用这一意义论销售他们包装的知识产品。你得为自己人生的选择找个意义,而这个意义本身就是人为制造的
你的所有主动选择不但被基因限制,而且被各种意义论框架限制
想想过年回家,七大姑八大姨找你聊天,女孩子那么大岁数了就应该怎样怎样,人活着就应该怎样怎样......《明朝那些事儿》在内容的最后,有一句话印象深刻,成功的定义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一生。他人喜欢的人生意义是否就是你喜欢的呢,而你又是否能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一生是什么呢?
以下的心理学原理,也是你在自由做选择时,容易受影响的:
-
锚定效应
人在做选择的时候,看似不经意的安排,往往有大文章。在《经济学人》杂志网页上有这么一个页面,消费者有三个订阅选择,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第二个和第三个价格居然一样,看一眼第二个选项,肯定知道到第三个选项要更为划算。很多人就果断下单订阅第三项产品。而这个第二项产品基本无人过问,但广告商还是把它放在页面上。这个第二选项就不是一款产品那么简单,它起到一个锚的作用,在消费者心理定了一个基准,以这个基准去判断另外的产品与服务。
人在做对比选择的时候往往不知道一个东西的内在价值,必须通过与其他产品进行对比,才能以此估算价值
如果这里面只有第一项与第三项两个选择,消费者只会把这两个作对比,发现第三项的价格定的过高了,但是有了第二项这个锚与第三项对比,消费者一看就觉得很划算,被商家有意引导向他们希望的方向上去了。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锚定效应,网购页面在加粗的价格旁都有一个原价这样展示,也是利用了锚定效应影响人的购物选择。
-
羊群效应
在网购的时候,如果对某类产品不是特别了解,一般会如何挑选?是不是大部分人都会选销量最高的产品,只要买的人多,那么这款产品大概率来看不会有错。所以网购页面也会专门设计按销量排序让客户选购产品。这就叫羊群效应,绝大部分情况下跟着大部队作选择不会有什么错,但如果过于依赖大部分人的选择又往往容易把自己带到沟里去。国外的邪教成员编制一个世界末日谎言,并告诫人们在某一日要一起做一件事才能获得重生,结果在某一年酿成集体服毒自杀的悲惨事件。在外人看来好像匪夷所思,但一旦进入这个群体里,周围的人都在做这一件事,你总是会不由自主地会去做。想象在一个千人演讲现场,周围人都开始鼓掌时,你是否有一种要跟着鼓掌的冲动,大量传销或成功学就是利用了羊群效应影响一个人的选择,让自我在群体的包裹下失去理智和正常的判断力。
-
延迟满足
实验人员让男性受试者选择现场拿100美元或者10天后获得1000美元,对照组中有相当多的人会选择10天后拿更多的钱,但实验组中在男性受试者旁边站着一位有吸引力的女性的话,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现场得到100美元,不再推迟满足。人在做出看似自由的选择时,往往容易被外在因素左右和影响,在看似理性和自由地下决定时往往都是非理性和不自由的。
-
损失厌恶
如果你在路上捡到一百元,带给你的快乐感是10分,那这张100元被大风刮走,损失造成的难过就是25分。快乐总是短暂的,而悲伤总能在心底放大,影响自身。因为人们讨厌失去,所以商家抓住这一点做促销,购物满多少金额就包邮,听到包邮,不用为了单独支付邮费而难过,是不是感觉更好一些,不自觉就开启买买买模式。说是包邮,实际最后是谁出钱,精明的人都知道。为了“包邮”两个字多花出去钱就是损失厌恶造成的。
-
互惠原理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中国古话就有“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有人送你东西,一旦你开始接受就容易答应施恩者的其他请求。美国一个叫黑尔·克里希纳会社的宗教团体为了人们给他们募捐,在机场等公共场所随意送人们花,即使人们并不想要也执意要送给他们,当人们接受小礼物之后,再提出募捐的请求,效果非常成功。所以想要某个人答应你的请求,从对方愿意接受你的小礼物开始吧。
这些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有时间的小伙伴可以阅读《影响力》、《怪诞行为学》等类似的心理学书籍,相信会有很多收获。
既然从未自由过,何苦一生为自由?
我们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人身自由,言论自由,财务自由。这是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突破不了基因的限制,突破不了意义的绑架,突破不了人性的欲望。人的自由意志是虚幻,人的自由选择是虚无。只有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才能在每次做选择时,不被轻易地利用和操控。同样的,能在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与他人相处。相亲第一次见面,男性懂得打扮得更绅士,女性懂得打扮得更亮丽,让这个更好的第一印象变成锚在对方心里种下,使下次关系的加深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