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021天。
今天分享的是美国女作家娜塔莉·巴比特的作品《不老泉》,娜塔莉是美国最富盛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她曾被纽约时报称为最具天赋和抱负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获得过纽伯瑞文学奖,克里斯托弗大奖,她的其他作品《寻找美味》《沉船的眼睛》《怪兽山》《魔鬼的故事》《古德大宅》等多部作品都被翻译成过中文,也深受中国小读者的喜爱。
可这么一位大作家,她小时候的梦想竟然是当一个画家。九岁的时候,娜塔莉被插画家约翰·坦尼尔为《爱丽丝漫游仙境》所绘制的插图给迷住了,她下决心也要成一个插画家。后来她前往史密斯大学学习美术,并且在那里结识了她后来的丈夫,婚后三个孩子接连出生,娜塔莉再也没有时间画画,可是梦想的种子总归是要发芽的。
在她40多岁的时候,她和丈夫合作完成了《第49位魔术师》,丈夫写故事她就画插图,然而不久之后,丈夫当上了一所学校的校长。由于工作繁忙,他再也没有时间写书啦,不过在丈夫和出版社编辑的鼓励下,娜塔莉开始自己创作故事,不久第一部作品,《寻找美味》出版了。
这部作品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之后是《怪兽山》。这一部小说帮她夺得了纽伯瑞文学银奖。几年后,她推出了自己最著名,最受欢迎的作品《不老泉》。
美国知名编辑安妮塔·西尔维曾经这样说,就我个人而言,如果只能带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到荒岛上的话,那应该就是《不老泉》。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无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错过的必读书。
2012年,《不老泉》入选了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所有时代最佳百种图书,2014年它又入选了我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足见其优秀。
这本书讲的是关于长生不老的故事。长生不老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那还用说,王母娘娘有让人长生不老的蟠桃。古希腊神祗心心念念渴望得到,可以令他们永生的神之酒。亚瑟王苦苦寻求让人永远不死的圣杯,在全世界的神话传说里,都能找到令人长生不老的神秘宝贝,而且这也是我们人类的追求。多少帝王痴迷炼丹寻宝,只求我真的还想再活500年,要能长生不老,那还需要犹豫吗?
11岁的女孩温妮离家出手,跑进了一座神秘的树林里,她在树林里发现了不老泉,却被守护不老泉秘密的塔克一家给“劫持”了。塔克一家曾经在无意间喝下了不老泉的泉水,从此他们一家全都不老不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亲朋好友对他们能够永葆青春议论纷纷,后来甚至把他们当做怪物。这使得他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村子。几十年来忍受着孤独和痛苦,永远没有解脱的希望。因此他们尽力地劝阻温妮,不要喝不老泉水。不过,塔克家的二儿子杰西,他有自己的打算,他喜欢上了温妮,瞒着家人送给了温妮一瓶不老泉水。请她找到17岁的时候再喝下它,然后永远和自己相守。
温妮有一些犹豫,她喜欢杰西,也渴望自己能够永远年轻。但是,她也忘不了塔克爸爸告诉过她的话,只活不死,人就会像路边的石头那样麻木和孤独,就在温妮犹豫不觉时,一个知道了不老泉秘密的怪人出现了,他卑鄙地占据了隐藏着不老泉的树林,打算将不老泉水作为一种商品出售给全世界的人。
温妮决定和塔克一家一起捍卫不老泉,同时她也渐渐领悟了永生不老不是一种幸运,反而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幸。书里面的温妮是一个敏感聪明的女孩,她是大家庭里唯一的宝贝,被所有人关爱,她本该按部就班地活在家人铺好的生活轨道里。可命运的齿轮却把她和塔克一家拉扯到了一起。
这就让温妮有了远离自己家,那死气沉沉大房子的机会,不用再管那些规矩和禁令。她走进了生机勃勃的树林和塔克家的温馨小木屋。塔克一家把自己永生的秘密都告诉了温妮,也把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展示在了温妮面前。他们带着温妮游泳钓鱼,在林子里面穿行,在湖心泛舟,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面,随性自在地生活,他们让温妮体会到了能够享用生命的美好是一种巨大的运气,也让她意识到这种好运会稍纵即逝,因为人的一生太短暂了。
温妮羡慕永生的塔克一家,有无尽的时间和耐心,拥抱自然馈赠的一切。似锦繁华,莺歌燕舞,展现着无限可能的世界。但是塔克一家真有温尼想象得那么幸福吗?
几十年来,他们各奔东西,颠沛流离,因为老大的前车之鉴,他们不敢和其他人建立任何情感上的联系,他们不敢认识新朋友,不敢和普通人相爱。他们自己每十年才能团聚一次。
永生需要代价,他们一家被永远地困在了喝下泉水的那一刻,他们再也不能体验成长,也不能拥有普通人的人生体验。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格列佛游记》里面拉格奈格的居民,他们和塔克一家一样可以永远不死,但他们会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变老,失去精力、智慧、记忆,最后变成一具具行尸走肉。
《不老泉》的设定看起来没有那么残忍。塔克家不会衰老,甚至不会生病。即使这样,他们仍旧感到长生不老,其实是一种令人无法承受之痛。为什么长生不老会令人痛苦呢?
作者娜塔莉让我们把世界想象成一个围绕着固定轮轴的轮子。要想轮子稳稳转动,就不能够乱动轮轴,否则世界就都散架了。而生与死就是世界的轮轴,世界上的人们歌颂生,避讳死,甚至希望把死亡从生命中剔除,但由生与死构成的轮轴,是不能按人的意愿改动的。
《不老泉》里面最令人难忘的场景,是塔克爸爸带领着温妮坐上一条在河中搁浅的旧船,塔克爸爸给温妮讲诉了生命和死亡的意义。塔克爸爸这样说,在我们的身边是无穷无尽的生命,生命就像轮子,不停转动,永不停歇,青蛙是这个轮子的一部分,花鸟鱼虫是这轮子的一部分,人也是轮子的一部分,轮子永远是新的,永远在生长,永远在运动,不老不死的人就像这条船,虽然水不停地流向大海,可这条船被卡住了。它想动,却动不了。死亡是轮子的一部分,就在新生旁边。人不能只活着不死,所以我们这种生活不能算是活着。我们只是存在,就像路边的石头一样。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喝了不老泉会怎么样呢?世界的轮子继续转动,水流进大海,老人就会永远是老人,孩子就会永远是孩子,人成了路边的石头,什么也不是了。
这段话也是塔克一家的切身之痛,多年前塔克家的大儿子,迈尔斯还不知道自己会永远年轻。他娶了一个普通女孩,生了两个普通孩子,妻子不停变老,孩子不断长大,可他还是过去的样子,等到他意识到自己不老不死之后,一切都太晚了。他的妻子40多岁了,孩子看起来和他一样大,就算他们再喝下泉水,这个家也乱套了。更何况迈尔斯还要再制造三个和自己一样的怪物吗?妻子跟孩子最终抛下迈尔斯离去了,而他独自一人在无尽的世界里想念妻儿,咀嚼着分离的苦涩。
然而,如果不是切身体验,人们又怎么会懂永生之痛呢。比如小说里面想要夺走不老泉的坏人“黄西装”,他千方百计想要打探不老泉的秘密,企图占有泉水,把它卖给所有想要永生的人。我们可以想象,如果黄西装出售泉水,人们必然会疯狂抢购,人们贪婪地渴望获得更多的时间,无穷无尽的生命,却不明白他们苦苦向往的永生,正是他远离生命的东西。
人们可以停留在生命中的某一刻,却因此丢失了完整的一生,失去了成长的体验和生命的过程,如果取消了死亡这样一个深沉的背景,便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映衬出生命缤纷的色彩了。就像塔克爸爸说的那样,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活着,却没有真正地活过。
生命的成长和完善才是生命的意义,《不老泉》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不仅写出了塔克一家的永生之痛,也写出了他们不甘就此沉沦,勇敢而坚韧地在虚无里,寻求活下去的意义。
塔克爸爸和塔克妈妈梦想着有一天重新攀上生命之轮,再次变回有生有死,会老会病的普通人。虽然这个梦想很难实现,但他们几十年来苦苦守护不老泉,让无知的人们远离危险的泉水,不让他们的悲剧在别人身上重演。
大儿子迈尔斯因为永生被妻子和孩子抛弃,他也没有就此沉沦,而是积极地寻找着自己生命的方向,渴望去做一些重要的事。因为没上过学,他的求索充满挫折,但他却说,我既然在这个世界上占了个位置,就得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塔克一家就像是温妮生命中最重要的导师,他们站在了时间金字塔的顶端,引导温妮站在一种趋近永恒的广阔维度俯视自己的一生,在塔克一家的影响下,温妮看到的不仅是当下年轻活泼的自己,她也看到了未来那个经过漫长的时间潮水冲刷的自己,甚至还有那个必然会被死亡裹挟而去的自己。
因此,她面对着永生的诱惑又如何选择,就成了全书压轴的情节。这本书最值得品味的地方就是作者并没有正面地去描写。温妮做出选择的那个时刻,对于温妮后来六七十年的人生,也是举重若轻地一笔带过。
在小说的最后,才用温妮的墓碑暗示了她的选择。作家对温妮和塔克一家相遇的那短短几天,做了不厌其详的描述,对温妮之后的漫长一生却惜墨如金,这就造就了一种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也十分符合一个人内在的时间体验,人生中的某几天,甚至某个瞬间会无比的绵长,可六七十年却会轻易地消失在弹指一挥间。
生命既长又短,有无限趋近永恒的瞬间,也有终于湮灭于死亡的终点。在小说的结尾,面对温妮的墓碑,塔克一家留下了伤感的泪水,但他们也知道。其实像温妮这样度过一生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他们永生不老,却像路边没有生命的石头那样被时间忘却。
而温妮的的一生只有短暂的七十八年,她痛痛快快地享用了这一生,被很多人爱过,也被很多人记得。她从容地老去,又从衰老和疾病的桎梏当中解脱,安然逝去。她墓碑上只有短短几行字,却诉说了她幸福美满的一生,永远怀念,温妮·福斯特·杰克逊,爱妻慈母1870-1948。
温妮放弃了永生,却完成了自己生命圆融,美丽的循环,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