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微风拂柳,周末好天气,和家人去踏青赏花。途经唐城墙遗址公园,梅花开的正好,在成片绿色植物的中间,穿插一抹一抹的粉红色点缀,新绿加粉红,惹得行人纷纷驻足观赏。
我们更向往大自然的春色,在车上欣赏沿途的春日丽景,粉白的山桃花,黄灿灿的连翘,鹅黄的垂柳,绿油油的麦田......处处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大约一小时车程我们来到了蓝田。
华胥杏花谷闻名遐迩,母亲和婆婆都喜欢看花。车顺着山路一直往上开,一排排枝丫低矮的果树整齐排列,远看枝上都缀满小红豆豆。
陡峭的坡路开车提心吊胆的,总怕车出故障或是前面没有路,还好安全到达山顶停车场,已有大约二十多辆车停在那里。有村民提着竹篮子推销当地特产,有土蜂蜜、土鸡蛋、荠菜等,在山顶眺望整个杏花谷全貌,远处的源上朦朦胧胧的,一抹一抹的粉红和鹅黄是主色调,谷底有鱼塘,不时看到喜鹊拖着长尾巴像一条线一样划过,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鸟儿在枝头欢唱,像是在对唱山歌,想起小时候的儿歌“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向我们,我们像小鸟一样,来到春天里......”母亲仰头对着枝头的小鸟,饶有兴趣地学着鸟鸣,一副老顽童的模样。
从谷底至山顶,坡上坡下,道路两旁,房前屋后都是杏花树。我们下到半山腰一处杏花林里,近观杏花还是含苞未放的模样,羞答答的,红外衣包裹着白色的花苞在树干上成对长出,一簇簇的煞是好看,像干枝梅装点着山谷,却比梅花更娇艳欲滴。
杏花含苞未放时朵朵鲜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逐渐转淡,变成雪白的花朵。我们虽然没有看到漫山遍野的雪白,却有幸观赏了杏花最初的模样,从现在的长势完全可以预见三天后这里必然花开满山谷,花香飘满谷。我们在杏花树下小憩,吃些自带的饼、茶叶蛋和酸奶、橙子,暖暖的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深呼吸清新的空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有几处炊烟袅袅升起,杏花谷就是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
水陆庵在蓝田东十公里的王顺山下。
这里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见的彩塑而闻名,它三面环水,形似孤岛,故曰水陆庵,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四合院,婆婆年轻的时候来此地疗养过。水陆庵景区不收门票钱,只需要用身份证换取门票。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白色观音雕像在莲花座上,院里右侧有一株年代很久的拐枣树,树干粗壮,树冠高大,遮天蔽日般,总感觉左侧似乎应该也有一个颗才符合对称的审美观,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目前只留一颗,整个院落清幽古朴。
进入正殿,灯光昏暗下,走近看,大吃一惊,原来室内三面墙都是彩塑,是一副活灵活现的连环画,亭台楼阁,佛像各个栩栩如生,造型、身姿、表情、服饰都繁复各异,佛像都有三头六臂、天眼,坐骑都是神兽,有的佛脚下踩小人,所有人物眼神、动态等环节的变化,喜怒哀乐的表情跃然璧上,据说佛像有3700多尊,少部分为唐代雕刻,大部分为明代雕刻艺术,是一件集绘画、建筑、雕塑为一体的艺术精品。我们在观赏壁塑的同时,感叹古代的能工巧匠,能完好保存至现在多么难得,文物是历史文化研究和现代科技文化创新、发展的依据,我们有义务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看着天色还早,我们又来到了白鹿原影视城。
一派现代气息,商业化浓厚,观光车、观光电梯、游乐场、直升飞机游览白鹿原等等,似乎已经找不到当初白鹿源的影子。母亲说这地方缺水,塬上人宁愿给粮食也不愿给一口水。我们乘坐观光车一会儿到达顶部滋水县城,城里可热闹了,有剧场演出《二虎守长安》、华阴老腔、还有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当地小吃荞面饸络等,吹糖人的手艺人吸引了游人的目光,十二属相吹得栩栩如生,滋水县城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
婆婆还回忆了一下在西大街甜水井提水的往事,摇了一回辘轳。
族里的祠堂有一种威严的感觉,这就是黑娃拉着田小娥欢欢喜喜的来,族长白嘉轩却不准她进的地方,族人不认可田小娥这样的人。
一部文学名著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看看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明白了。在这里,我脑海里都是《白鹿原》的文字情节,当地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必须要感谢陈忠实老先生。老先生用他的文学巨著为这里脱贫致富,只是他没有等到白鹿原影视城开园的那一日。
春风送暖,阳光正好,与家人相伴,品美食,拍美照,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收获满满的。夕阳西下,我们安全回到温暖的家。
走出去,感受春,如果失去了对任何人或者事的热情,也就失去了对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