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我在简书发布的第一篇文章,根据一个匿名倾诉的话题,引出如何应对低自尊,以及大学里参加社团的一系列问题。高度真实,结尾更精彩!
参加社团的同学总是会被一些相同的事所困扰
*想退社,却因麻烦的理由犹豫。
*在社团里不开心,却不知如何改变。
*处理不好社内关系,做不好工作。
*它值得我待这么久吗?
......
并且,对于这些---迷茫于自己选择的正确性与否。
可能你的内心会是这样→
我的内心是这样→
模拟倾诉:
你好,我是大一学生,在社团招新时报了两个社团,结果面试都没过,我特别伤心,感到自尊心受挫,我真的很差吗?
答疑正文:
你好,感谢你的信任。
我看你提到“自尊心”。那我们就来谈谈“自尊”。这个我想要细说一下。
首先,如果要问自尊是什么?就像问“你的梦想是什么?”那自然答案有好几种,为什么呢?因为任何研究深刻或经验丰富的人都能自己总结出一个定义。
所以定义有时候很没意思。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一个定义或两个定义(学习的和自己总结的),这导致了一种情况,如果谈论双方心中对于谈论的事物定义不同,那么这个谈话会进行不下去或导致争吵。
我们也不知道,在自己遵信的这个定义外还有没有更好的定义。那么我们先将自己脑中对“自尊”的定义抛开,现在统一它为“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由石伟,黄希庭,于2003 提出)即“人自发的无意识地对自己的评价倾向”+“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评价”。已有研究发现与外显自尊相比, 内隐自尊是不稳定的,两者的结合最终决定我们的自尊水平。
*将横轴看为内隐自尊,纵轴看为外显自尊
*两轴交叉处视为零点
*零点向右高水平,向左低水平;零点向上高水平,向下低水平
*便可由上图解释。
第二,什么影响了我们的自尊。
这个非常重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然后对症下药。我略微总结了一下可能的影响因素。
*被骂大的,自我认同感低。
*只有做好了才被善待,以寻求外界关注为重心。
*同伴关系紧张,不受关注与喜爱。
......当然不只这些
即使我们的自尊因许多难以控制和改变的因素变成现在的某一水平,但“自尊”是随着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不同而变化的。自尊同时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变动可能性。有研究者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分析了从儿童期到老年期的自尊发展的整体趋势。选取从9~90 岁的大样本被试, 采用横断研究方法, 测量了自尊毕生发展的年龄特点, 描绘了自尊毕生发展的轨迹(如下图)。
他们认为, 自尊是毕生发展的, 且不同年龄阶段自尊水平是不同的。总体看来, 女性的自尊水平显著低于男性, 但是在80 岁以后, 女性的自尊水平高于男性。另外, 童年期的自尊水平接近于成年晚期, 老年期的自尊水平接近于青少年期。
谈完了何为自尊以及影响自尊发展的因素后,我们来到最后一步,如何走出低自尊。我不太会给建议,此方法并非原创,但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们的初心近乎相同。
接下来便说说我学习到的方法,比方法分两类:1、治标(共五点),2、治本。(我将每种方法都加上了好处与坏处,用删除线标记的是我模拟出该种表现的内心独白。)
1、治标【好处 vs 坏处】
①找到自己自信的一面(选择性关注):
【我只是这方面不够好,那个方面是很好的;可以让你短暂建立自信
vs.
既然我不擅长,那就不去理会这件事了;模糊双眼,不思考去解决和尝试】
②离开使你受挫的环境(降低威胁性信息的重要性):
【我不适合这里,我要走了;暂时不用接受威胁性信息,重归之前的状态
vs.
以后我要少接触这样的环境;忽略了这可能是提醒你现有状态该调整的信号】
③否认或逃避受挫情景(利用防御机制):
【并不是实际发生的这样,可能是我想象的那样;确实,我们看到的、甚至感受到的未必真实,但必要时建议去做将想象落实的工作,以便发现真实
vs.
我相信我所认为的,并保护这个想法的存在;用想象力屏蔽真实信息的进入】
④找不如你的人比较(下行社会比较):
【xxx还不如我呢,没关系的;瞬间获得优越感,可以让自己极大地得到安慰,在一些心灵受创的时刻,很管用
vs.
没我厉害的人多了去了,不也活的挺好,我不用太努力;扎实地在舒适区定居,一直找低标准会慢慢的向低标准靠近,并且幸福不是比出来的,而是选择出来的。】
⑤为失败找借口(自我设限):
【我就是因为...才失败的,要是...我一定能成功;如果这个借口真是失败的原因,而且是你能控制的因素,那么恭喜你这么容易就可以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
vs.
没招了,....我怎么能左右呢?等下一次吧;很不幸,人在失败后第一个想到的“原因”往往就是“借口”。不找真正原因、却找借口,永远不会成功】
这五种方法,别人不教,我们也会,而且融会贯通十几年,可你想想,实践了这么多年,有帮助你改变低自尊的现状吗?并没有。这些方法会让你一时舒服,感到安全与被保护。但 只治标。
2、治本
仅有唯一的一点
-->找到自己真正能自信的一点特质,继续精进,这才是我们低自尊这个问题的真正目的。这和治标方法里的第一点虽看上去相同。却区别在于你使用它的心境。你会继续精进、使自己更优秀就是真正的自信,但若有了这点特质,你便有恃无恐、理直气壮地留在原点,那么它就是一个只够支撑你一时自尊的工具。(一个玻璃材质、一次性的工具。→易碎且不持久。)
“自尊”这一词说到这里,并没有什么实用的1、2、3步的行动指南,所以我们常说关于自我成长的话题,方法是最没用的,有用的是你敢于面对和解决的勇气。未来的某一天希望你感谢的是自己,而不是某一人教了你一种什么破天荒的方法。也不要轻信“多数人”的话,因为社会心理学名著《乌合之众》告诉你:群体是不理智的。
长篇大论后我们回到你的问题,大学里社团的面试并没有决定你的能力,你可以客观的找到很多其他原因。我在大一时参加一个社团面试,周围朋友都觉得我会成功,但我失败了,因为我当时紧张没有表现好,可只有一次机会。
我们在大学找自己喜欢的兴趣团体时,希望以下作为学姐总结的经验,能给你一些帮助。
*大学里的社团,很多都是关系好直接升级(虽然社内关系好,可能表示TA社交能力强,但未免会忽略其它人的优秀品质)。
*社团里实际的锻炼会有,但不要祈求很多,(面试时只看到你想学习、锻炼的心、却不知你能为这个团体带来什么,会大大增加面试失败率)
*任何地方都想要起点高的人(学习能力强、沟通能力强、解决问题能力强、认真负责、人品正直...)
*加入一个团体要看清组织的氛围、组织者的风格是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能够忍受的(如果很喜欢这个类型的团体,再谈忍受)
*想要逃离这个组织时要看四方面【喜欢程度、自我发展性、价值感、荣誉成就】(荣誉成就这一点我有话说:有些企业不认大学的学生团体管理经验,甚至很讨厌,如果你想利用学生团体这方面的荣誉,就要有实际的成果或能力显示,否则只有头衔的称号,虚有其表而已)这三方面不管如何组合,如果结果是负性的,那就考虑离开吧。
感谢你的来信,希望我的回信或多或少地为你的困境进行一些梳理和启发。也祝福你保有那珍贵的自我成长的力量。
今天2月26日、忌犹豫
如果你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认真的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结果。
参考文献:
【1】张永欣,热娜古丽·艾赛提,魏 华,张笑容,陈 洁,谷传华.(2010).自尊的毕生发展:心理学报,7, 1128–1135.
【2】石伟, 黄希庭. (2003). 内隐自尊研究. 心理科学, 26,684–686.
【3】周帆, 王登峰. (2005). 外显和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 197–199.
【4】杨福义, 梁宁建. (2007).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多重内隐测量的视角. 心理科学, 30, 785-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