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样才算爱自己呀?
爱自己,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给自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吗?
这是很浅的爱自己。
真正的爱自己,是你能看得见自己内在发生的一切,而你也能温柔的去接纳它们,也愿意,为它们负起责任。
但凡内在还有一个感受,你自己无法接纳,你就无法做到全然得爱自己。但凡内在还有一个期待,你一定要要求外在的人或事来满足,你才能开心,你就无法做到全然得爱自己。
更深的爱自己,是与我们自己的生命力联结。有一个存在,那是真正的你,它不需要外在的一切在定义,来维护,来证明。你不需要做什么,它也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
那我什么都不需要去做了吗?
不是啊,这个充满爱的存在,这个你和万物一体的存在,这一趟的人生之旅,就是要去显化它无限的爱,去用爱创造更丰富和深刻的生命体验。
如果你什么都不去做,你依然是有价值的,但是,你会让这份爱沉睡。这一趟人生之旅,也将空虚而无聊,不是吗?
在正念中,有一个自我慈悲的练习,分享给大家:
1.首先,对自己友善。自我慈悲,需要我们在痛苦、失败或感到不完美的时候,给予自己温暖和理解,而不是用自责去鞭打自己。
当我们感到挫败、孤独、悲伤的时候,不要跟自己说“你怎么能这样,这样是不好的。”我们可以温暖地接纳自己的这些感受,告诉自己“我感到孤独,感到悲伤,是可以的,是被允许的。”“孤独、悲伤,我看见你们的了,我允许你们的到来。我内心有很大很大的空间,允许你们的存在。”不要否定自己,而是要对自己温柔、友善。
2.其次,告诉自己,这是普遍的人性。
自我苛责,会让我们处于孤立无援中,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是有缺陷的,是不好的。会加深我们的孤独和无价值感。而当我们看到,我们所正在经历或者曾经经历过的失败、孤独、悲伤、恐惧、担忧,是生为人类,所要经历的普遍的一部分,是我们共同的体验,我在经历着别人会经历的,而别人也在经历着我正在经历的。这样的发现和感受,会让我们重新对自己升起温柔和接纳的悲悯,会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与众多生命的联结。这样的自我慈悲,会让我们对别人的痛苦,产生更深的理解和接纳,以及想要去帮助他们的至纯至真的愿望。
3.正念。
不是通过行动或头脑的思考,去试图消除内心不好的感受,而是去用更开阔的空间,更温柔的眼睛,去觉察去探索它们的起起落落,去给予内在的发生一个接纳的包容的空间。由此,我们会更有力量,去和内在不舒服的感受,共处,或者亲密共舞。
自我慈悲的语句
当你感到有压力或处于情绪痛苦中时-也许你遇到了交通堵塞,或在与爱人争论,或觉得某些方面不够好-可以用一套记住的短语来提醒你此刻更同情自己一些。你可以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将你的手放在你的胸口,或温柔地拥抱自己(如果这样做令你感到舒服的话),然后重复下面的话语:
这是个痛苦的时刻。
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
愿我能善待自己。
愿我能给予自己需要的慈悲。
什么不是自我慈悲呢?
自我慈悲,不是自怜
当一个人感到自怜的时候,他不会想到其他人也会受这样的苦,他会忽视自己与他人的彼此联结。这样,我们会以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受苦的人。会让我们与他人隔离,夸大我们自己的痛苦。自怜的时候,我们会升起嗔恨心,会抱怨这个世界待自己不公平。
而真正的自我慈悲,在我们承认自己此刻多么困难的时候,我们也会想到其他人也会经历同样的困难和痛苦。我们会把自己放在更大的视野和联结中,看待自己的生命,独特和一体。
自我慈悲,不是自我放纵
真正的自我慈悲,会因为爱而升起对自己生命的自我负责。自责会让我们因为恐惧而去做一些事情,但自我慈悲,会让我们因为爱而去积极行动。放纵中,也许没有恐惧,但也没有自我的负责和爱。
基于比较的自尊,不是自我慈悲
如果你对自己的尊重,是基于和别人的比较、评估而得出来的,那么,它也不是自我慈悲。自我慈悲不是基于判断或评价,它是一种和自己的联结的方式。是与自己的存在,自己的生命力的一种联结。基于比较和评价的自尊,会让我们与他人竞争、隔离,而基于平等和理解的自我慈悲,会让我们在深深的一体联结中,爱自己,也爱其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