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左
上周我陪女朋友去太原,在返程的路上,我读起了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其实这本书我之前就买过了,没怎么读,随手送了朋友。前段时间阿呆给我又送了这本,再翻开时,我直接被吸引进去了。
本书的作者大卫·奥格威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没读完大学,先后做过厨师、挨家挨户推销过东西,做过市场调查员、外交官,甚至还当过农民,最后才开始进入广告业。即便是没有营销经验和广告经验,他后来还是成为了当代最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广告人之一。
回到家之后,《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这个书名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我自己写作多年,各种弯路走过不少,其实也可以站在一个写作者的立场来聊聊自己的经验感想。没有太好的题目,所以今天就仿照人家的书名,做一个”写作者的自白“。
今天这篇文章,没有什么方法论,只讲故事,谈谈最真实的经验感悟。
一、刚开始,一个好老师非常重要
2011年,我刚入大学,那年冬天,我出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篇散文——《粥香四溢》。
农家的院落,平静而安详,孤立却不孤单。
夏日的傍晚,伴几声蛙鸣,农人三三两两地从田地中赶回,接着便是几片灯光,几片烟火,略显安静的闹声四散开来。锅碗瓢盆摆弄之后,人们端着碗饭又聚到一起,和着月光与萤火,谈天,说地。这时,张家的大饼、李家的馒头、赵家的面条总是铺散一地,农家的欢乐大概尽皆此时吧……
我还记得当时我怀着忐忑的心交给老徐,还记得他给我的反馈,说第一篇就能写出朴实又带生活气息的文章,有潜力,然后给我指出了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
老徐是大我两届的学长,也是我在大学里加入的初雪文学社的创始人。他在写作上非常严格,那时候虽然还只是个大学生,但已经拿了很多比赛大奖,认识了许多山东当地的文化名人。
在点评文章的时候,他总一针见血,鼓励的地方少,批评的点很多,所以很多人经不起他的批评,没写几篇就放弃了。
我是那种越挫越勇型的人,而且第一篇文章虽然也被指了很多问题,但最起码收到了表扬。从那天开始,我信心暴增,抽自己所有的课余时间,把感想一一写了下来。第二篇文章时,我创造了一颗树的形象,将它比喻成从农村来到城里,但是没有融进去的人。
那一年,他因个头高大而来到了城市。临走时的情景他记不清晰了,好像那天的阳光被狂风卷走了,仿佛还有一双双羡慕渴望的眼。
带着几分懵懂的欢欣,他在最繁华的街道旁落户了。几分略带骄傲的感动之后,他开始细细打量这曾经一次次听到的城市:没有乡村散乱的泥土,没有随意乱飞的鸦雀;没有了一身脏乱的鸟屎,没有了横七竖八的鸟窠。
与农村的散漫相比,城市里整齐的街道,纷繁的汽车、行人,以及那些仰望都不见顶的高楼,都让他振奋。仿佛一个初恋的男子,每个旭日初升的清晨,他都会用平常所无的努力拼命挺直腰身,扬起翠绿,怀一种无所希求的迷蒙的喜悦,尽力地用生命的张力来迎接每一天的新生。
时而会撞到路人张望时匆忙的眼神,他便当作是对自己挺立的赞许,于是更加努力地生长:忘记了落在身上的泥土,忘记了身边永不停息的喧闹,忘记了那仅有的一方并不肥沃的干巴巴的泥土。他把生长当做了存在的标志,当做了感恩的证明。
这篇文章当时被刊登到了省级刊物《齐鲁周刊》,几个月后我还拿到了稿费。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拿稿费,印象中好像只有作家可以拿稿费。所以拿到钱后,虽然不太多,但我还是存了很久很久。
现在再回看当时的文字,文笔是有的,但也有很多刻意修饰的地方,想来,这便是刚开始学习写作的人的通病吧。很怕,怕自己的文字不好看,怕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怕自己学的修辞手法用不上……
现在回过头来,我最感谢的人就是老徐,在我刚开始写作的初期,他用自己做出的成绩给我树立了榜样,用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教我如何做人,用他一丝不苟的做事方式教我做事要踏实。
其实当时我很怕他,每次和他说话时总小心翼翼。
有时候他外出和一些老师约饭时还会带着我,路上教我一些餐桌礼仪,教我如何与长辈打交道,现在想来人家其实根本没理由带我,也不需要教我。
那时的我还太年轻,现在想来,他真的教了我太多太多。
他总给我传达的一个观念是:做人要正,做事要稳。
他说如果你的人品不行,那即使你能力强,也是走不远的。后来第二年他选我为社团的负责人,当着很多同学的面说:”我选择李怀东,不是因为他能力是最好的,而是因为他做事最稳,而且最有耐心。“
我到现在还记得他说的话,此后无论是学习和做事都在提醒自己:要做扎实,要慢慢来,要放慢节奏,把事情做好,其他东西其实都会有。
一个好的领路人,他会规范你的行为,同时还能开阔你的眼界。
老徐毕业后就在济南创业了,买车买房,现在已经结婚生子。从农村走出来的我,此前从来没想过创业,也想不到年纪轻轻的人可以靠自己的能力买房。但活生生的例子就在身边时,无论是冲击力还是影响力,对我来讲,意义都很大。
去年我出第一本书后,回来就给老徐寄了一本。我写着:哥,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写得不好,也辜负了你的期待,没有走上传统文学的道路……他说:写作的方式千千万,这么多年你还在坚持写,这已经很厉害了。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感慨万千。
二、真正的热爱,其实不需要刻意坚持
现在很多时候看到一些人在学东西的时候,总表现出一种很苦很受罪的样子,自己花钱报了班,然后还整出一副人家逼着他学,他自己忙得要死没时间的样子。
这是我理解不了的一种状态,因为我自己做事的时候,决定学了就会好好学,如果不想学,根本就不会开始。
做出学习的样子,其实不是真正的学。刚开始学一个东西时,一般都比较难,也有一定的挑战,但过了那个阶段,将自己的爱和热情灌注进去,然后越做越好时,根本就不需要苦苦坚持。
你会爱上那件事,哪天不做,可能还会觉得不舒服。
就拿写作来讲,我刚开始学的时候也觉得难,半天写不出一句话,有时候甚至写了很多,但一看觉得太烂,全部删除重新写。各种状态我都经历过,但真正入门之后,我就爱上了这种带着思考、带着倾诉,可以和自己对话的表达方式。
再回过头来看,可能很多人并不是觉得写作有多难,如果他们沉下心来也可以迈过那个门槛。最主要的是他们一心想快,快速学会,快速赚钱,甚至在当下的各种广告营销中,他们还想快速实现财务自由。
用常识的角度来看,中国可以单靠写作拿到年薪百万的人,其实并不多。从经济学原理来看,市场上越稀缺的能力价值也越大。
写作的人那么多,为什么你就觉得自己稍微一学就能财务自由呢?你的能力真的那么稀缺,真的值那么多钱吗?
这就像很多去健身房减肥的人一样,还没开始学健身原理,就想着一个月减掉三十斤,如果能四五十斤,那简直更好。不打好身体的基础,不巩固肌肉含量,一味想掉秤,而且是几十斤几十斤,我想了半天,觉得他们可能想要的是截肢之后的效果。
就我的观察来看,一般只图快的人,最后放弃的速度也非常快。真正想好好做一件事的人,他们一开始就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认真打基础,学理论,一步步实践,然后在做的过程中逐步提升。
凡事都需要过程,如果你真爱一件事情,根本不会觉得苦,就像你现在特别喜欢一个人,见到人家就开心,你会觉得苦吗?你不会,你只希望多看人家几眼,希望自己可以多和人家待一会。
所有的没时间,其实都是你不重要。
而这里面的选择, 其实就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了。在选择做事的时候,我个人喜欢挑那些价值比较高,可以长期做,可迁移,并且可以随着时间的积累而逐渐进步的事情。类似这样的事情值得长期做,付出越多做得越好,而且可以在生活工作中用到,可能性很多。
读书写作就是这样的事情,换个角度来讲,它们永无止境。同时一边读书一边写作,不仅可以扩充知识,锻炼表达能力,其实也会潜移默化影响我的思维和做事方式,无论在和人交流还是自己自己思考问题时,都在逐渐进步。
做这样的事情,需要一直投入,很多追求速度的人自然就放弃了,越往前走,”竞争者“越来越少,这种感觉也很好。
所有好的结果,其实都在过程中。
【小结】
这个话题聊起来我至少可以写几万字,为了大家阅读方便,今天我只写两个点,大概三千字。之后我会继续写下去,写成一个小系列,谈写作,聊感悟,和大家分享成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