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选自百度,按版权方要求处理)
新的一年开始了,忽然发现自己开始出现恋物倾向。恋的第一款,是最近新得的一种茶,号称小青柑普洱。是把上好熟普放在精选的小青柑里,所以茶里除普洱之醇,亦有小青柑的青涩和清香。小青柑入水前,看着干涩涩的,但是两泡过后,那种青绿色就显明出来。茶入口,就如同穿越漫漫冬季,来到阳光满眼的柑桔园。一切是未明的,一切是繁茂的,一切是青青的。冬日有此,算是幸遇。最妙的是茶过之后,可以将小青柑再度慢慢风干,风干后当然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但是看上去依然玲珑,是别样的风韵。就如同一段往事,你隔了很久的岁月,一看再看,每一看都是原来的轮廓,但都是新的样子。
(图片摄自北京守拙斋)
恋的第二款,是花花们。今年秋天开始,再没有养过盆花,一直只摆鲜花了。鲜花和盆花最大的区别,就是盆花的花往往是次第开放的,花期久些,但很难有一下子繁花似锦的感觉。而且,养盆花需静待,一年,你也只见它一次,只不过花期不同罢了。鲜花却不用久待,未开之前的漫漫时光,都不要你看见,让你满眼都是盛放的样子。玫瑰、百合、菊、勿忘我、紫罗兰、桔梗......一大束一大束地蓬蓬勃勃地开着,整个房间就一下子被点亮了,有时会让人觉得“我所住的并非人间”。房间里熟悉的景致和气氛全部被重新定义。无论哪一种花,在盛开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姿态和氛围。以前学画的时候不太懂,不知道为什么花要画成这个样子或者那个样子,也不懂同一种花不同的画家画了,为什么会全不相同。原来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态”,在每个人心里,每朵花也都有不同的精魂。《红楼梦》里有一首《对菊》,亏曹雪芹怎么想得出来!花其实本来就是要“对”的,就那样面对面,你看它,当然它是静物,不会看你,可你看得入神了,里面自有信息。“抛书人对一枝秋”,花的姿态确实能带人出离。世上好多东西有美丑分别,但是却指不出一种丑的花。造化之奇,以花为最。入冬后室内温度太高,好多娇贵的鲜花都养不好了,朋友送了一些水生的花给我。水仙、风信子、朱顶红。看着花开的过程是很奇妙的。有时早起看到一个花苞有一点点打开,在你忙过一圈能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发现它的花瓣已经开始伸展了,也许正午的时候,它就妥妥地在阳光里绽放了。花是时间的手,也是通往内心的美丽路径。没有一次开放是徒然的,既开了,就是过去的时光结的美丽的果,也是下一次孕育的起头。我们的每一次经历,每一段往事,也都是如此。姿态各异,是时光的因,也是时光的果。
(图片摄自北京守拙斋)
这爱的第三款,就是书了。这款恋得太久,从小开始,直到现在,只是近来似乎越来越沉浸其中了。没错儿,因为最近正在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去年一年没敢看陀氏的书,真心不敢。有人敢看一部从高潮唱到高潮的歌剧吗?中间没有铺垫,没有停歇,一路在高音里上升再上升?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高妙处。不仅一路高音,在高音里还能自由婉转起伏,在高潮里更见高潮。规则对天才从来就是枉然。书写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程度,已是唱念做打随意而起,莫不让人惊为天人。记得余华说过看陀氏的感受,深有同感,一路跟着他走,不仅是精神世界里的一路狂飙,也是体能上的巨大挑战。每次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都像经历了一场吸星大法,人整个是被抽干的感觉。就不懂他写作时的状态,历经一百多年,还是百发百中,箭无虚发。所以,每次看他的书,都有些仪式感,因为知道可能这一年,或者两年也只能看这一本。这种小心谨慎像极了那种欲罢不能又近乡情怯的状态。如果一辈子能写出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一段对白,真是死也瞑目了。可惜,是完全不可能。那种对白像火山一样爆发,像海边的风呼啸而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就用这个来叙述情节,用这个来刻画人物,可是那样大量的无所不包的对白,却看起来自然得如同呼吸。说是鬼斧神工一点不为过。好的书能够带领人在书里经历一遍另外的人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人公,看起来都是怪人,但那个怪人的内核,却是有你有我。我们在现实中没有经历那样的事件,但是我们在内心里也许走过了同样或崩溃或狂喜的过程。没有例外,凡别人所有,我亦经历。当合上书的时候,我们不仅是看完了一本书,也是经历了自己的另外一个人生。也许,这有限的一生的时间,就被这些伟大的作者、伟大的书无限拉长了。 时空永远是相对概念。这一生是有限的,但也确实有可能在另外一个维度里感知完全不同的时空。阅读予人的自由,非常不可思议,用文字做的天堂,你凭藉着文字的功能,就见到了那个天堂。女儿一直想写看《coco》后的观感,又一直没写出来她其实感触最深的,是只有当爱你的人都忘记你了,你才真的消失了。连接Coco和父亲的是爱,是音乐。父亲去世快十年了,我常常觉得,每当我在读书的时候,他就还在。我们小时候他买给我们的书,他告诉我们“有书在哪儿都可以”的话,他常常一卷在手的样子,一切宛在眼前。读书不是现世的功用,是我和父亲最好的连接。当我在书里的时候,我亦是和他在一起。世事有很多种排列组合的方式,是眼前吹来吹去的风沙,我们和亲人有不变的相守,那是风中之石。我们凭藉爱,也凭藉那些自幼以来的喂养,认出亲人的样子,即便位于生和死的两端,我们还是看得见,认得出。
(图片选自百度,按版权方要求处理)
原来特别怕沉迷于什么,觉得沉迷是意志薄弱的表现。现在想来,沉迷倒不是意志薄弱,不敢承认才是怯懦。喜欢了,爱了,认了,其实才是真正的强大。每一种沉迷中都有大量的提示和隐喻,不仅是那一段人生的样子,还有之前和以后。可是,不够沉静,不够有勇气的时候,我们都看不出。所以,按照现在恋物的等级,直接记录下来。以后看到,或许可以看出来龙和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