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几天,高考就要放榜了,首先祝愿看我文章的人,你们的孩子,亲戚,朋友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既然是考试,就有考的好的,考的不好的,所以一定是几家欢笑几家愁。免不了有寻死觅活的,有自暴自弃的,有重新再来的。
这几种人里,我要给点赞的,就是有勇气重新再来的人。
99年高考,已经是特别久远的事情了。但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重复无数次去想,假如给我一个选择,我一定再来一次,而不是草草的选择了大专。
至于我为什么没有选择复读,而是读了大专,最根本的原因是穷,最重要的原因是不懂。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通过多年对个体生命的深层次研究,发现个人通常会迫于一种经济压力,做出目光短浅的错误反应,而事先并未考虑清楚。此人有很大概率会在尝试拜托这种经济压力时,因为之前犯了一个错误,之后便不断重复犯错。
我就是这种人。
当年为了省下一年的补习费、学费、生活费几千块钱,而选择了读大专,在学校自学考取了本科文凭,又因为不了解学士学位的重要,竟然没去考英语拿学位。
愚昧害死人啊,如果放在现在一个百度就能解决的事,当年我不知道能问谁。
工作后,放弃了体制,选择了自主择业。
在我所经历的数次求职中,我不得不承认,我和好工作之间,隔着一个“全日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无论我后天如何努力,大多时候唯有仰望,却无法跨越。
即使我读在职研究生,我想努力一把,都没资格参加申硕考试……
读书这条路当初是我自己选的,哭着也要走下去。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说得一点都没错,如果当初我知道统招本科和非统招,有那么多区别,我一定会选择复读,一年不行再来一年,有什么关系?
人生是场马拉松,比的是耐性和坚持,刚热身,就放弃,也太怂了。
此刻,在高考这件事上,咱要比就比谁能坚持,谁能死磕到底。
高考分数线的确定,运用了统计学原理,也许一分之差,就是天壤之别。
有个朋友每次回忆高考,都会说自己运气好,当年参加高考,和他很好的一个同学,两人报考同一所学校,结果以一分之差,他进了大学,而他的同学不得不多读了一年,成了他师弟。
所以高考这件事,也包含了运气分,你考上了,我没考上,并不代表我们之间差异有多大,也许这一次只是运气不好而已。
就像你突然感冒发烧了,她突然路上被撞了……
一次的不好,并不能否定你这个人不行,重要的是面对挫折,能不能?敢不敢?站起来,再给自己一次翻盘的机会。
今天你给自己的机会,为你的未来创造了无限的机会。
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泽群,四次参加高考,高中念了六年,从17岁第一次参加高考,距离分数线差了100分,之后二次,三次各种原因都失败了,到了21岁,终于让他给考上了。
而和他17岁一起参加高考的人,已经快大学毕业了。
如果其中任何一次,因为受不了邻居的嚼耳根,受不了别人的眼光,选择放弃不坚持下去,今天的央视,一定会少一个张泽群。
而且他也说了,恰好是四次高考,奠定了他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那就是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好现有的事情,至于其他的交给以后。
在我们还不懂,又装作很懂的年纪,容易偏执,认死理。
对家庭条件特别敏感,如果身边再有一个不停哭穷的家长,提出补习的要求,简直是犯了弥天大罪。
如果你的成绩还可以,想读大学,未来想走得更顺畅一些,那就别理哭穷甩脸子的人,厚着脸皮告诉他们:
我要复读。
一年的复读,表面上看花了时间,花了金钱。可为什么不把它当成你对未来的投资呢?试想一下,通过一年的努力,读一所高大上的大学,有底蕴有内涵的大学,可以接触到更多更厉害人物的大学,别的不说,未来你可以跟着朋友圈周游世界,知古论今。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你还不知道自己是何许人物的时候,先让自己无缝隙的接触能人,聪明人,努力的人,当你身边的人,每天睁开眼睛就是为了比昨天更好而努力,你还好意思托人后腿?
只要你不傻,你一定也就跟着变得更好了。如果你的周围都是混日子、得过且过的人,你的积极努力,在他人眼里也就成了异类。
如果发榜了,不幸落第,也没关系。
彪哥不是经常喜欢唱: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