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日常教学的情调》3

在《研究生命和研究教学》一文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做老师,有时候难免受到学生的伤害,这不是我们的错,而是我们的命。因为作为一个教师,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人,面对的是在心智上成长快速、经常难以平衡的那些心灵,因此各种冲突或意外是没办法控制的,我们是没办法彻底地防患于未然的。那么,对此我们该拿出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我想最核心的,就是拿出我们对生命的热情与诚恳,耐心与细致。这样的老师也许在最初的教学中,在成绩上收效不大,但最后那些学生一生都将对你心怀感激。他们感激的,并不是你教了他们什么知识,而是你以生命作为一种示范、作为一种榜样,给他们以更好的引领。这种领悟也是需要时间的,甚至是他走出你的视野后,回过头来才看见你。而你在他身边的时候,他看不见,想不到,也不明白。”

这段话什么意思?我觉得就是说教育者要耐得住寂寞。作为一个老师,要认识未成年人的生命特点,忘我地去付出热情与诚恳、耐心与细致,不要期望付出就有收获,去付出只为我们是老师,我们愿意为学生这样做,即使他们当时看不到,但终有一天会明白。这是一种教育的纯粹。我很喜欢张文质老师的这段话。

不光教育要纯粹,整个生命状态也应该是纯粹的,就像张老师在《教学,首先要不辜负灵动的生命》中的这段话:

“其实,对我自己所做的事情而言,我从来没有沮丧过,因为我不需要申请课题,我不参与评奖,我不求得到别人的资助。我在做的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我会一直做下去,就像讲课一样,哪怕最后只剩下一个听众,我也还是要一直为他讲下去。因为我不是在等待奖励,而是真心想和大家分享。从这个角度来说,你不是应命的,你不是领着任务的,你不是为了得到奖励而来的,你自然就不会有各种对成败的敏感。”

我觉得我们做老师的就应该有这种纯粹的生命状态。当我们啥也不想,一心只想教好学生、教育好学生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有各种患得患失的烦扰。

教育需要纯粹,但是教育又很不纯粹。一个学校,其实已经是一个小社会的缩影。于是,读着读着张老师的文章,突然就感觉张老师的这生命化教育,就像当年孔子的仁政一样。孔子的“仁”对于治国肯定是最正确的方式,但却一时半会儿难见效果。而诸侯国君们,需要的是短时间里的强盛、扩张,或者以强军自保,所以孔子的主张,大家都觉得挺好,却都不肯用。张老师提倡的生命化教育有利于学生,却未必快出成绩。而领导们需要的是立竿见影的成绩,他们希望在他们任上多出成绩,出好成绩。所以张老师的思想主张恐怕只能在民间,一时半会儿不会得到官方能以落地的支持,将来也可能会像孔子推行仁政那样成为历史。

我想,也许这就是张老师《教育行走之歌》里的教育的乌托邦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12评论 0 4
  • 公元:2019年11月28日19时42分农历:二零一九年 十一月 初三日 戌时干支:己亥乙亥己巳甲戌当月节气:立冬...
    石放阅读 6,925评论 0 2
  • 年纪越大,人的反应就越迟钝,脑子就越不好使,计划稍有变化,就容易手忙脚乱,乱了方寸。 “玩坏了”也是如此,不但会乱...
    玩坏了阅读 2,180评论 2 1
  • 感动 我在你的眼里的样子,就是你的样子。 相互内化 没有绝对的善恶 有因必有果 当你以自己的价值观幸福感去要求其他...
    周粥粥叭阅读 1,656评论 1 5
  • 昨天考过了阿里规范,心里舒坦了好多,敲代码也犹如神助。早早完成工作回家喽
    常亚星阅读 3,05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