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追求提升自己的权力与机会,但是在大学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青春的最后一段时光里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一路走来,不管是喜是悲,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勇士。
01
每一年寒假期间都会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经历了半个学期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斗,在继高考之后的又一个考场上拼尽全力。在家里面焦急的的等待着初试成绩,国家线,官方每一次消息的发布都让他们彻夜难眠,没错,这就是考研人,每一个参加考研的普通高校学子必须面临的一件事情。
在大家焦急的等待之下,2020考研国家线终于在4月13日公布了:
我在第一时间也刷到了这条消息,与往年相比各科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并且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高校的一些专业的研究生都进行了扩招,这也给过线分数不多的同学一个机会。
微博上的话题热度也起来了,一些徘徊在往年国家线附近的同学心里的石头这下落地了,有的同学在复习的时候没有投入全部的精力与时间,没有取得好成绩也在情理之中,但是相信许多全身心投入的同学肯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随着2020国家线的发布,考研复试也被提上了日程,许多同学在家里面学习状态都不佳,小到小学生大到研究生,在家里面的学习氛围确实不如学校,和同学朋友的平时交流中我发现这并不是个现象,但是通过网络报道我们发现也有不少同学在家里面能很好自律。真心为这些同学点赞,他们在这么差的环境下都能努力的拼搏,在舒适的环境里的同学还有什么好抱怨自己学不进去的呢? 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今年国家线出来的时候,莫名我的心里面也很激动,我相信只要是经历过的考研人,心里面都会有感触的,去年没有疫情,国家线发布的比较早,但也是复试这段时间里,感觉自己经历了高考都没有过的人生际遇。
在高考的时候集体行动,一切都是学校老师安排好的,自己只管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安排走就行了,没有那么多的思想顾虑,只一心想着如何记好知识点,在考场上发挥好就行了,出分之后根据自己的分数填报大学志愿就行了。
但是考研不一样,考研是先报学校,要事先确定好专业,你还考虑到目标院校的专业课试题的难度啊,咨询往年师兄师姐的考研经验啊,有没有歧视啊,图书馆占座啊,看门大爷清理教室啊,别人的复习进度啊,还有大家都在准备毕业找工作,就你考研,考不上了怎么办,等等一系列的破事。
我的考研之路①:
由于第一年没有经验,也没有和学长交流过,刚开始自己和几个认识的同学就报了一个辅导班,名字你懂的某都,就是何凯文所在的那家单位,同一科目里各个老师之间也是相互猜忌互怼,在上课的时候就能感觉得到氛围不对,管他呢,咱是来学知识。前后花了近千把八块钱吧,也不算多,但是对一个普通的学生来说也不少,一共三门科目数学,政治,英语,(为什么我把数学放在首位,这是我我心中的一个痛后面会讲)。
几个小伙伴报名,填表,付钱,老板开收据,填写听课证,一个流程下来比德芙还要丝滑(老板娘长得也还不错)。老板送上早已经准备好的某都考研大礼包,鲜红的手提袋里面装着数本考研资料,那一刻就像已经考上了似的,收到录取通知书一样,喜气洋洋,老板也是满脸笑容替我们高兴(你个奸商,一次性收大几千块钱,能不高兴么)。
现在想一想暑假里每天背着小书包去上课真的是浪费太多时间了 (也有自己拙的因素),辅导班在我们学校外面,老板租的一间厂房似的教室,报过班的同学应该都知道。那种大教室,能坐几百人,上课的时候就是采用播放视频的形式,真是很浪费时间,有些课程在看的时候其实可以快进,有些课程听过一遍根本记不住还要再看一遍,但是在这么大的教室里面有这么多人根本不可能。
于是就跟着老师教的学,记笔记,老师说的都很好,跟着他走都可以考的很好,但是你自己你能不能做到老师要求的任务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毕竟老师不可能天天管着你,老师还要去全国各地的分号巡回讲课,写书,开直播(人家忙着呢)。
前面说过,我的专业是要考数学的,自己当时真是糊涂,只觉得学硕可以调剂专硕,也不看难度怎么样,就直接报考了学硕,学校我就不说了,一所末流211,同学见面问考哪里,大家都竖起大拇指,其实后来 才发现这所学校的综合实力确实还可以,但是机械专业属实不咋地,还不如省内的一所二本院校。没办法,报都报了,学吧,学硕数学是要学三本书的,这三本书都不简单,由于暑假里辅导班满课,于是天天去上课,做笔记,写满了好几个笔记本,英语和政治还好,但是数学并没有做那么多的练习题,买的一本汤家凤的习题根本没有做完。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在考试前的那天,我还在看书上的例题,真题更是一道都没有做过,例题都做不出来,急得都要哭了,没办法,第二天考试仓促应战,还好是在本校的考点,不用在外面租房子,在宿舍休息就行,这点还是很不错的,一战的同学一定要好好的珍惜这个机会,这真的很方便!很方便!很方便!重要的事要说三遍。
2018年的数学很难,真的很难,平时做真题考很高分数的同学下考场就骂娘,当年学硕数学的国家线是51分。那年初试成绩在过年之前就能出来,大家都说能不能过好年就看成绩了,自己心虚考的不好,于是和几个考研的小伙伴一起去上海外出做寒假工去了。
出分那天我是在厕所里面查到的,因为考前就知道自己复习的情况怎么样,看到分数那一刻,心里面突然释怀了,说来也搞笑,在几门功课里面,就属满分为100的政治考的分最高,满分为150的数学最低,太尴尬了,不过这也说明你付出了多少,就会收获多少,英语一是53分,在工科里面是一个不错的分数了,因为在老图书馆那边,我曾有许多个日夜拿着书在背,一心想要把英语学好,现在想一想真的好好笑。
并不是学英语不对,是自己当时不懂得时间的分配,导致大量的时间没有分配给数学和专业课,都拿来看英语和政治了,工科考研会考数学,数学才是最能拉分的科目,我没见到多少英语不过线的,但是每年数学不过线的同学倒是一大把,从国家线上也能看出来,满分150的数学科目,国家线才50多分。
后来回到学校辅导员也积极的发布调剂的信息,还曾幻想着能不能降低些分随便调剂个学校上,但是这真的是自己想多了,每年国家线不会差距很大,做多就是稍有浮动,所以参考往年的试题难度与国家线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后来我也没能等到调剂(国家线都没过,调剂个屁),随后就安心的做毕业设计,但是心里面一直不甘,自己并没有比别人差多少,为什么我不能上岸?于是毕业季,拍完毕业照,吃完散伙饭,同学们都去工作了,我留了下来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