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来越发现说话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尤其和孩子说话时,是对待自己的私有品呢还是和自己平等的生命个体?
上周五,同事讲了她上一年级的儿子班级里发生的事情。
学校收书费,老师要求学生勿必都带上。怕学生忘记,晚上又在班级微信群里发送了消息,提醒家长记着给孩子带上。
到了第二天,全班学生中只有一个小男孩没有带。老师责怪他,结果小男孩发了很大的脾气,在课堂上,把自己的课桌推倒了,书本四处撒落。那些一年级的小学生都惊呆了,他们谁敢做这样的事情啊!
老师见状后,也惊呆了。她说六年级的学生也做不出这么冲动的事情来,即使心中有不满,也不敢这样做。是啊,一个仅仅才六、七岁的孩子,正是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的年龄,竟然因为没带书费就发这么大的脾气,想来必定是有原因的。
老师让小男孩讲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做。没想到小男孩“哇”的一声哭了,他说:“我和妈妈要钱,妈妈说没有;又向爸爸要,爸爸也说没有;又跑去奶奶家,奶奶也说没有。只好就没带来。”
多可怜的孩子,从60元的书费里体会到了来自家庭的冷漠,他得承受多大的心灵痛苦,才会在教室里爆发前面所讲的那一幕。
同事的儿子讲,“我和同桌讨论过了,一定是他妈妈怀他的时候,常常发脾气,所以孩子出生后脾气就不好!”
孩子说得多准确呀,真是无师自通的心理学家。我想,小男孩的家人一定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而是用粗鲁地、毫无热度的语言抛给了他,让他独自承受。这种语言冷暴力寒到人心里,积聚地久了,必定会在特定情境里爆发。受到的压迫,不是心理麻木,就是奋起反抗。
作为父亲,孩子最亲的人,为什么就不愿意同孩子好好说话呢?平等地与孩子交流,滋润他那颗幼心的、稚嫩的心灵呢?
听了这件令人深思的事情,尤其听到同事儿子那句颇有道理的判断之后,我不由得想到了我的儿子。
我在怀孕之际,常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后来,儿子出生了,从小时候起,脾气就很犟,常常因为一丁点小事不随他的心意,就发脾气哭闹。
我呢,把他当成了我的私有物品,从来不关心儿子怎么想。一见到他不听话,我马上压制,口气强硬不说,有时甚至要打他几巴掌,典型的用武力制服。
那时候,我根本想不到和孩子好好说话,蹲下身子和儿子交流,问一问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从来没有。是我,亲手制造了一个不言不语、不爱和人沟通交流的孩子,还向外人宣布,我儿子内向,遗传。我把责任都推给了遗传学,却从来没有正视自己的过错。如今想起来,真后悔。
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爱的方式太束缚孩子了,家长常常对孩子大吼:“我把所有的爱给了你,我为你付出了我的全部。”确实如此,家长是用占有式的爱和孩子交流,却从不愿和孩子勾通交流,懒得倾听孩了发自内心的呼唤。
孩子,我愿意和你好好说话。我尊重你的想法,我包容你的错误,我欣赏你的特立独行,我支持你的观点……孩子,咱俩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