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位刚认识的妹纸在微信里特别激情地谈起来她的新事业——汉服及其相关事务的发展潜力。好奇心促使我立刻百度了一下什么是汉服?汉服的种类?以及汉服现象?顺便在淘宝上也看了相关商品的价格,仅从图片上也有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即视感。
汉服文化目前来说仍然是小众文化,故事的开始是从公元2003年11月22日中午时分,一位1969年出生名叫王乐天的男子穿着由薄绒深衣和茧绸外衣组合的汉服出现在河南省会郑州市区的街道上,才让绝迹了300多年的汉族服装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发展成为越来越壮大的汉服复兴活动,而为了纪念王乐天先生这一行动则把每年的11月22日的这一天定为“汉服出行日”。
虽然汉服的历史发展是源自黄帝制冕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在周朝渐趋完备,并在汉朝时受四书五经的影响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然而,汉服的汉并不是汉朝的汉,而是汉族的汉。满清入关后,施行“断发易服”运动,汉服开始断层。
可能是受越来越强大民族自信心的鼓舞,以及不断增进的对个性化生活的要求,汉服近年来也被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大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有关汉服的表达和信息传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汉服的山与正也成为汉服文化现象中经常可以吵翻天的话题。作为一个正统的汉服文化爱好者,看到他人到手一件“来路不明”的“汉服”能难受半个月。“资深玩家”仅从穿着者汉服的款式或布料花纹配饰就能判断出他人是情深意重的汉服文化传承人还是虚情假意的伪粉儿。
汉服复兴者彼此互称“同袍”,在成都“汉服一条街”更体现了四川的汉服文化及其行业均为全国前列。节假日里,成都街头穿汉服出行已蔚然成风。
关于汉服文化及现象的争论从未停止过,有的人认为既然穿汉服就要了解汉服文化,重点在于对汉族文化的传承;有的人认为汉服就是个性的体现,现代人愿意怎么着装,说到底都是“私事”,别人无权干涉,尊重不同的审美趣味才是现代社会进步的表征;也有人认为真正的传承不在于穿着汉服满街溜达,时代不同了,任何文化的传承重点都在于创新,“去伪存真”才是继承的真相,文化的魅力不应只是披着一张老旧的皮这么粗浅,毕竟在现代穿着“汉服”去参加日常工作会议显然是不合适的。
汉服仅作为一种个性选择,审美趣味的体现是不应受到非议的,但作为文化现象进行推广恐怕还需要更多群体的认同。但愿汉服文化现象的繁荣不会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的假象,每个人只因其自由之精神而热爱并践行,才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