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48]端午节回乡记:他们的宿命——生儿子和盖房子

古有宋代窦禹钧五子登科,今有标志男人成功的五子齐聚——妻子、儿子、房子、车子、票子。

我家是18线边远乡村。五子中,儿子和房子是最重要的。

生儿子

中国封建思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里的后不是后人,是儿子。新中国成立了六七十年,改革开放也三十多年,西方腐朽的思想也曾在18线扫荡,但基本上到现在,传统中好的被清理的差不多,诸如“无论如何要生个儿子”这样的恶习陋俗却保留了下来。 

儿子,儿子,眼里只有儿子

因此,我所能接触的,爷辈和父辈,包括我这辈的大部分同龄人,一生的两大使命:生儿子和盖房子。当所有人都认同并实践时,它也就成了宿命。

以前我还在上学时,觉得我们18线乡村的价值观是读书和做官。现在到了适婚年龄(其实是晚婚年龄),扛着那么多轮的七大姑八大姨的逼亲、逼婚,才知道,原来有比读书和做官更重要的。

他们逼亲、逼婚,不要认为他们关心的是年轻人的婚姻生活,no,婚姻不过是生儿子前提和条件,他们关心的是“你要生个儿子”。在18线乡村的词典里暂时还不考虑非婚生子。在他们的说词里,比较多的“看看谁家的孩子,现在都可以打酱油、打篮球了”,别人的孩子多大多小,和要不要结婚有什么毛线关系;“还不结婚,还要等几年,你想过吗?等你老了,孩子还没长大”,话外音“你对得起孩子吗?”;“不结婚,不生小孩,老了看你怎么办?过年去哪过?生病了谁照顾?”,意思是生小孩是为了老了后照顾的。

很奇怪,要劝别人做某件事,不去讲做这件事如何如何地好、如何如何地带来利益/增加幸福,而是扯了一些不做的可能后果,而且还牵强。我理解正常的,至少在说词里有这样的案例“看谁谁,结婚前是怎么一个鸟样,结婚后面色红润、工作顺利、存款噌噌地增加,家庭关系和睦地很,炒股买的都是涨停,走路踢到金戒指……

做一件,不讲求价值、意义、感受,甚至也不讲利益,为做而做,这俨然是邪教毒瘤般的教条。为做而做,想要完成的是“形式”。

生儿子,除了满足自己有儿子的形式外,还要“儿子再生儿子”。但这些年男女比例失衡更加严重,也加之女性主体意识觉醒、教育水平提高带来主动性增加,使得讨老婆是一个日益困难的现象,特别是农村。这对我们18线乡村的打击非常大。因此父辈要的”儿子再生儿子“面临严峻的挑战。

以前基本上都是成婚了的,所以没生儿子才羞愧。现在还没结婚,特别是儿子30以上,父母就相当羞愧,每日心情沉重。因此,为了形式的完整,他们逼婚、逼亲、逼生。

但很多人还没意识,这个问题的源头正是“生儿子”。因为大家都想要生儿子,加上一胎政策的历史影响下,男女比例失调严重,男多女生,不断男人们如何奋斗,总有一拨人娶不到老婆。本来自然法则下,女孩的出生率会稍高一些。打光棍的压力有利于自然淘汰的,但现实已经不是良性淘汰了。

一线城市缺少女生 ,会吸引二线城市的女生,二线城市产生的空缺会通过吸引三线城市的女生来弥补,依次的,我家18线乡村的女生“流失率”最严重,而且还没有解救办法,毕竟从越南、泰国引进新娘是违法的。说流失,其实是很不尊重,很不恰当的。“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是自然规律。

若意识不到问题的本质,勉强解决了眼下的婚姻问题,下一代的结婚的压力会更加巨大。纵使放开二胎,甚至归还老百姓生育自由权,对于我所在的18线乡村,只要观念不更除,”生儿子“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

中国讲究“香火代代相传”,为什么用“香火”一词?其实要的是死后逢年过节有孙子给自己点上香烛、烧点纸钱。传的不是基因、血脉,如果是的话生男生女都一样,想传的是姓氏。在以前的民规乡法里,必须是随父姓。现在尽管法律规定,可跟爸姓,也可跟妈姓,还可以选择别的姓,但是99%以上的人还是选择随父姓。但没儿子时,会找个男子来承传姓氏。

香烛真的是烧给死人的吗?燃烧后的香火是死人或神仙的食粮?以前有个政治老师,他说他去扫墓,不是缅怀先人,是做给儿子看,然后告诉自己,自己死后,儿孙会来墓前看望,自己不会被这个世界彻底的遗忘,于是就不那么惧怕死亡。我想绝大多数都是这个驱动力。

试图通过姓氏来传承,可能也是害怕被遗忘。但到了几代以后,所谓未被遗忘统统是进入“祖宗”这一抽象的概念里,其实曾经的某某还是被遗忘,不是吗?以为“生了儿子”,就可以“永续”,不过是自我欺骗、自我幻想。

那些被记住的历史人物,之所以被记住,原因没有一个是因为他们生了儿子。

盖房子

我们的文化深深地烙上“农耕”的印记。

农耕最重要的资源是土地,在土地之上,必需要有一个可遮风避雨、满足食色性也的空间。这便是房子。

计划生育政策对我所在的18线乡村,基本没什么影响,这二三十年的出生人口数量非常多,但好在“流失”的很多,像我就飘浮在万恶的一线城市了。否则,这个18线乡村一定早已人满为患,唯有通过械斗解决过剩人口。

泰戈尔说“天空不曾留下鸟儿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但很多人是“不曾在天空飞过,但我要留下鸟粪”。

这个18线乡村的人们,可以分为三类:(1)完全闯出去,在外定居(2)正在闯,在外讨生活(3)不闯,原地生活。晓画是第2类,大部分人也是第2类。毕竟机会都在珠三角城市圈。就算没有什么知识技能,在工厂做个普工也比在老家耕田种地强。

但不管哪一类,都在这个18线乡村盖房子。不是已经盖好,或正在盖,就是计划盖个房子。以盖个房子为荣、为安,为目标。


房子,全部的载体

打我记事起,绝大多数人住的是土墙泥瓦房。所谓的土墙泥瓦房,墙体很厚,没有使用烧制的砖,也没有用水泥,而是用树枝和黄土夯成墙。屋顶是以木为梁,以泥瓦为盖。这样的房屋容易漏雨。能住上砖墙水泥钢筋房的很少,但后者的比例逐步增加。到现在,传统的土墙泥瓦房基本绝迹。

因此这个18线乡村建筑业的第一轮黄金发展期是水泥钢筋房取代土墙泥瓦房产生的施工高峰。第二轮发展期是80后、90后纷纷成家后的分家所产生的建筑需求。现在,建筑业是我们18线乡村唯一兴旺的行业,供不应求。

80后、90后,其实一年超过300天都不在老家,但是父辈们一致认为要在家里盖个房子。也可能是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这些80后、90后也基本努力赚钱盖房子,毕竟地是不需要钱的(农村的宅基地),建筑成本来讲不算高,父母通常还会支持和张罗。父辈们,家里有多少个儿子,就盖多少套。

晓画最不能理解的是那些早在十几年前就在外定居的,这些年也纷纷回老家盖房子。还被认为是“衣锦还乡”,是成功的标志。这些人,三五年不回来一次,他们的子女是在外长大,主观上是极不愿意回来的,因为这里对这些子女而言是陌生的, 没有什么记忆。这些很早就在外定居的乡亲,通常都是闯出了一番事业,经济上有所成就,因此盖的房子都比较豪华。但空置时间也是最长,或者说一年到头都空置,用本地土话讲“住蚊子”。

因此,这几年乡村的建筑用地非常紧张,原来的自由地、自由田、水稻田等纷纷被用来盖房子。临镇中心的山也很多被挖掉推平,形成空地用来盖房子。除了少部分的留守人员,大量的房子大部分时间是空置的。

爷辈、父辈,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感,没有房子,他们不得安宁。城里抢房的人估计也是这个心理。我常听到的是“以后万一发生战争、动乱,家里有田有地有房子,我们不用流浪”。但现在大量的农田菜地被占用,盖房子、建厂房、建农庄,真的全部人回来,连吃饭都无法满足。盖了房子,还是有那么一部分人,最后不得不沦落他乡。

村里有一户大家,兄弟五个,年龄在45-60岁之间。他们奋斗了一辈子,早年为建一栋自己的房子而奋斗,现在儿子都长大了,或已成家或即将成家,既要为儿子娶媳妇愁谋,又要为帮每个儿子各建一栋房子而继续奋斗。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兄弟五个都在外务工,说来是农民工。儿子们里有念大学的,更多只是高中、初中,但没有一个在留守老家。这五兄弟怎么也觉得他们的儿子一定要在老家建一栋房子,以备后患。

虽然人外出的很多,但都要建房子,空间非常紧张,一般是围绕老宅的周边寻找空地建,村里是没有统一规范的,由于多数人是在有限的地方里建,导致的一个后果是,路非常窄且七拐八拐。若是平时还好,没什么车辆。一到过年过节,外出的人尽数回来,这种单行都困难的羊肠小道也就“肠梗塞”,堵成狗。

不讲未来的一些可怕猜想,拿现在说,大量房子空置,没人居住的房子相对落败的快,每年也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来维护,这样图什么?精神寄托?

修坟

修坟也是盖房子,差异是坟是给逝去之人住的。

在这个18线乡村里,坟头是越来越多。坟不是找块空地就可以,那成了乱葬岗。得讲风水,得选地形,得挑黄道吉日,得找有丰富经验的施工师傅。

政府不是要管吗?管是管,但县长、镇长、村长家里的祖坟正冒着青烟,他们好意思真管?在潮汕地区,关于村干部、公务员建造豪华坟墓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纸,有的是一座坟的占地就有200多亩。话说回来,不是人民公仆,也搞不了200多亩山地,20亩都不行。

之前在百度日报里看过一篇文章,作者想知道如果有历史以来每个死了的人都有一座坟的话,地球的陆地表面还有多少空地?答案是目前还会有空地,但不久的将来会没有。这个探讨是不严谨的,他的假设没有考虑给活着的人留下生活用地,没有地方种小麦、水稻,吃什么?

温饱思淫欲,当人们生活富余后,就想做得什么。在18线乡村,修坟是一个人们能想到的“有意义的”事。

好吧,修坟是做子孙的一片孝心,可以理解。可是,修坟讲究大气、豪华、精装、高端,攀比之风盛行。现在坟造的越大越豪华,说明子孙有用、子孙有心。这些只是外在表现,至于子孙是否真的贤良、和睦、利国利民,不得而知。

每年清明扫坟里,要看哪座坟的“红”最多,既鞭炮放的多。也看灰烬堆的大小,大说明子孙给祖宗烧的香纸钱多,祖宗在阴间就可以大方地花钱。冥币纸上印的金额也越来越大,从100到1万,到100万,再到1亿,到1000亿,现在有8万亿的,估计那边的通货膨胀非常厉害。

在外国电影,他们扫墓是去墓园,带一束鲜花即可。我们扫墓呢,要带很多东西,90%是吃的,鸡鸡鸭鸭、鱼鱼肉肉、酒酒茶茶、水果糕点,剩下的是香烛纸钱和鞭炮。感觉完全是按着活人过节的需求来配置的。

带着这么多东西,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很远的小路,才能到达祖宗的坟前。这些年上山的人少了,小路也基本上没有路,全被树啊草啊拦住遮住了。少不了,要带上锄头、镰刀等重型武器。因此每次的扫墓像是开荒地。

另外,在农村,修坟引发的家庭冲突、家族流血事件并不少见。因为要讲风水,当风水有偏爱时就容易引发问题。一般地,对各房各支都庇佑的坟较少,一般是有利有弊,如荫庇一房,但亏二房。这里的几房几房,指坟主的第几个儿子及其子孙。

在这个18线乡村里,如果谁当了较大的官或做生意赚了大钱,人们一般会认为肯定是有祖坟冒青烟,润泽到那个人啦。反过来,为什么里家里穷呢,那是因为祖坟的风水不好。总之,不会是导向个体自身的原因,而是外在的,如风水。

如果世界继续和平,照目前的趋势,以后开门见山,见到的不再是绿色的树木,而是青白色的一座座坟。

只会外求,只好接受“宿命”

为什么我说生儿子和盖房子是很大 一部分人的宿命呢,因为他们活着,仅是为一些外在的东西活着,未曾想过行为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不能说这些行为毫无意义或价值,但如果是盲从的话,被动的活着,不有些悲哀?

人终有一死,为什么要试图永耀历史长空呢?所谓的香火相传、保存姓氏,也是有所图有所期许,但那些真实吗?靠谱吗?发展到要靠买儿子、过继、贩卖儿童等来维持这一形式,不脱离真实意义了吗?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看的,更不是为了给别人看,得到一句“这家人真有钱”的评价,不光浪费自己的钱财,还浪费社会资源。很多人以为,房子是最终的依靠,最后可能会发现房子一样不可靠。

晓画不才,但不想接受这样的宿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