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十二周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通过三个事例,让我们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似乎过于深奥。在上课前,我问学生这个问题。学生回答生命是动物、植物、人,一切有生命的活的东西,都称之为生命。
接下来就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对“生命”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我这节课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课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先大致熟悉课文内容。课始,由课题入手,让学生关注生命,再品读词句,感受生命然后通过资料的交流,情感升华,最后回归课题,感悟生命。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词析句,读出自己的感受,引发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下面就上课情况谈几点体会。
读通课文
课文是很简短,句子很朴实。但是要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还是稍微有难度。尤其是那些关键词,如“挣扎、极力、鼓动、跃动”体会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等词语,体会瓜苗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升华朗读课题中,切身体会到“生命”这一沉重话题的意义。学生读得过程中理解句子的含义。
二、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悟生命。
学习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把对生命的感悟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生命的理解。在感悟第三个事例时,让学生切身体验自己的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用认真、郑重、自豪地告诉大家“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从这些语句来体会生命是宝贵的,不能白白浪费,反观到自己在学校里的学习,也应该好好地学习,不浪费宝贵的时间。
三、教学的不足
1.因局限于备课时的框架,为了让某些问题的探讨更深入些,在感悟第一个事例中占用时间比较长,以致课堂密度较大,从而导致后面的内容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对词句的品读不够深入。
2.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简练,评价还应再多样些。
3.学生对事例的列举的理解不够,在讲解的时候没有讲透。
这节课让我再次感受到老师的教学设计要学会深入和精炼,但是不要面面俱到,要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