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觉得这张照片里的人,最好的状态应该手捧一本诗集,在这初春的油菜花田地里,被那些充满着勇气和浪漫的文字带到远方。这样的傻事读中学的时候可没有少干,一个人拿着一本书,跑到郊区的河边品读,或者在同学都在午睡的中午,带上一本历史书籍,躺在高中草地上,若无其事地端详。我觉得那是最疯狂的年纪,生长力似乎要突破脑袋的束缚,迫不及待地、野蛮地想要把无数个未来扯到跟前。一晃眼,那样的午后,已经是十三年前了。
前两天迷你规模的小学同学聚会,几个小时候老师眼中的乖学生现在长成了完全不同性格的个体,有在公职系统里工作又不安心于现状一心想跳出来的,有自己代理产品在小县城里四处奔波的,也有满足目前小职员职位一心筹划婚礼的,而当他们问及我时,好几个人都说,感觉我是胸怀大志类型,我笑笑说,我只是脑洞比较大,想得多而做得少,一晃就要而立了,也还没有找到那个所谓的志在哪里。
刚毕业的前两年,也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切实际的梦想,一会想当作家,一会想当记者,一会又想成为翻译家,就是不想把手里的活干好,我知道这其实是不成熟的年轻人必然要经历的内心的挣扎,不管最终选择了哪条路,这样的挣扎都是对应那个时期最正确的事情。这其实是个人思想成熟的必然过程,我在认识我,我在高于动物的层面考虑生命的意义,而不是苟且、顺畅地活着。我想很多人仍然没有去经历这个阶段,理所当然地生活在阳光下,不去考虑要达成什么,逆来顺受生活给予的一切,将不安份的躁动交给金钱和利益带来的心安。当然不是说这种生活多么的不好,生活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何去过一生其实就是幸福的定义,而这个定义几乎全部是主观性的,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在的幸福观和几十年前必然不同,壮年的自己和青年的自己也必然不同,所谓历史的洪流改变一切。
只是在那么偶尔的几个瞬间,我也相信许多人的内心会那么反抗一下,我所做的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这么拼?不管这一切的一切最终随风飘散还是深埋心底,我感觉这会是人与人之间最为默契的共鸣,当这个时刻的来临,我就让它自己成长,当一个冷眼旁观者和记录者,观看一个个体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