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说过《路遥》《东方红》《想起我的男人背地里哭》《李鼎铭先生》等经典影视作品,你可能知道张艺谋、陈凯歌等大导演,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一个人,他曾经是西安电影制片厂职工食堂的一名炊事员,他曾经与路遥、陈忠实等文学巨匠交流创作,他曾经用镜头记录了陕北的风土人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就是何志铭,一位从陕北高原走出来的导演。
他曾经也是一个平凡无奇的普通人,但他的励志故事证明了只要你拥有梦想和毅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下面我为你呈现何志铭从切菜厨子干起到最后成为知名导演的有趣故事:
何志铭导演,出生在陕西榆林一个贫困的平民家庭。
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穷得连三块钱中学报名费都凑不齐,14岁辍学后他跟着父亲学做小工,但他心中有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渴望。1971年,只有19岁的何志铭,因为他字写的好,有幸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招工,背起行囊从榆林来到西安,成为一名西影大食堂当了帮厨的炊事员。每天就是切菜,然后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当天职工菜谱。
刚进入西影时的何志铭
在职工食堂期间,何志铭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他会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大量读书自学,还会利用每周末的时间去影院看电影,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电影学养。在西影食堂,何志铭也不断地思考。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不断努力和坚持,而他也不例外。
那时候,西影厂是中国电影界的摇篮,聚集了许多优秀的电影人才。何志铭虽然只是做饭帮厨,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总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希望将来能够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走上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
他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结识了许多有才华的作家、艺术家、导演等。他与陈忠实、路遥等陕西作家成为了好友,互相交流创作心得,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渐渐地从一个帮厨变成了一个有思想、有才华、有梦想的青年电影人。
电影是一种讲故事的艺术,也是导演用镜头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方式。在开始导演生涯的早期,何志铭曾经历了一段非常艰苦的时间。刚开始,何志铭在电影行业中的工作都很琐碎,比如准备道具、当场记等。但他一直在默默地努力,不断学习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他用心体会,把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力融入到每一个电影拍摄进程中。
何志铭的个性也让他在电影界有着独特的魅力。他是一个幽默、有趣的人,总是能够让人在他身边感到轻松愉快。他的幽默和风趣的性格,在他的工作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让与他相处工作的人更加愉快和顺利。
何志铭导演的职业生涯经历是相当丰富和多元化的,他在电影摄影机上已经站立了十多年时间,从道具技师、美术设计、场记、导演助理干到最后成为国家级导演。可以说,他几乎干遍了电影厂所有的工种,这样的经验积累让他的实践经验非常专业丰富。
何志铭在东北拍摄电影《白桦林中的哨所》
在这些工种中,何志铭最初的身份是道具技师。在电影拍摄过程中,道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和经验历史美术常识,以及亲自动手制作物件来完成。这个经验让他对道具制作和使用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他后来的工作也都有很大的帮助。
此后,何志铭进入了电影道具设计领域,从场记、导演助理干到最后成为导演。他在电影临场工作经验,让他在后来的导演工作中对场景、道具、服装等方面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实践经验让他在后来电影拍摄中,更加游刃有余。
何志铭,不仅在电影领域拥有着广泛的经验,更在文化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一位文化传承者,尤其对陕北文化的热衷更是让人感到钦佩。
何志铭主编的大型图书《西影四十四年》记录了西部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一本珍贵的文化遗产。除此之外,在筹备西部电影频道开播方面,他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为西部电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他编导制作了十集纪录片《大话新西部电影》和纪念西影五十年的纪录片《永远的西影》,向观众展现了中国电影的光辉历程和西部电影的不凡贡献。同时,他还拍摄了多部人文类影视片和电视纪录片,如《陕北父老》、《陕北是个好地方》、《半个红月亮》、《模范张民办》、《到一斗谷当村长》、《李鼎铭先生》、《榆林国家级非遗》、《榆中星火》等电视连续剧,这些作品记录了陕北的文化和历史,洋溢着他对陕北文化的无限眷恋。这些作品的制作与传播不仅为观众深入了解陕北的文化和历史贡献了力量,也让大西北的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作为知名导演和文化传承者,何志铭不仅拍摄了关于西部电影和陕北文化的多部纪录片,还致力于珍藏和传承《平凡的世界》《人生》作者路遥的文化遗产。他拍摄的三集纪录片《路遥》和路遥追悼会,记录了路遥的一生和他对文学创作的贡献,这对于后人了解路遥的人生和文学成就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跟踪记录路遥父母去世的珍贵影像,则让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路遥及其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何志铭导演的这些努力,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了优秀的中国的文化遗产。
路遥与何志铭
何志铭导演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创作了多部感人至深的作品,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陕北文化。他的作品,不仅突出了陕北地区的独特文化特色,更是深刻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
《想起我的男人背地里哭》以其深情真挚的情感表达,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陕北人民的坚韧和执着,以及对中国革命的牺牲与贡献。
《东方红》则以其强烈的陕北气息和地道的视觉效果,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革命历程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何志铭逐渐成为了一位备受认可的影视导演。他的作品多次获得电影节的大奖,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的故事也被许多人所知晓,成为了一种励志的象征,鼓舞着更多的人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
何志铭导演在《李鼎铭先生》拍摄现场准备道具中
何志铭导演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就应该用心去追求。不管你身处何种环境,只要你有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故事,只要你肯坚持,愿意去努力,就能够创造自己的生命奇迹。
从厨师到著名导演,他一路走来不断努力奋斗,何志铭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创造了一个生命的传奇。他用镜头书写了自己的情怀,也书写了陕北的情怀。他用自己的作品传递了一种精神,一种对生活、对人性、对历史、对文化的关注和思考。他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仰和尊敬的导演,也是一位值得我们记住和传颂的人物。
何志铭导演获奖情况
一。《路遥一个普通劳动者》
获1992年陕西省广播电视社会教育节目一等奖(人物类)
二。剪纸卡通《葬父筐》
2004年获我院数字艺术专业委员会短片奖
三。西部电影频道宣传《跳跳娃》
2004年获陕西省广播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二等奖
四。十部大型电视纪录片《陕北是一个好地方》
2005年获陕西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技术质量二等奖
五。电视节目《西部电影频道宣传片》
2005年获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称号类三等奖
六。微电影《山川回声》获得2013年陕西省青少年数字影像大赛最佳摄影奖
七。纪录片《梦回榆林》获榆林市宣传部2014年度榆林市文化精品影视类。
八。纪录片《粮魂》荣获榆林市宣传部2015年度榆林市文化精品影视工程。
九。微电影《房子的事》获得2015年平遥国际微电影节优秀影片奖
十。2015年第四届陕西省青少年影视作品大赛微电影《钢铁与诗》获得道德风尚奖
十一。微电影《东方红》
2016年第三届“微影·我们”全国微电影大赛最佳男演员奖
2016年第五届我们国际微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荣获2016年青年正能量海南省全国微电影大赛最佳影片奖2016年5月入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国际A级竞赛)
2016美国艺术节榆林微电影大赛获最佳剪辑奖
2016第四届(杭州)国际微电影节最佳音乐奖
荣获2016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国内十佳优秀短片奖
获我院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二届国际微电影展优秀作品奖
十四。微电影《想起我的男人背地里哭》
2015年获武汉市第三届全国微电影大赛最佳影片奖
2015年获武汉市第三届全国微电影大赛最佳音乐奖
荣获2015年第三届武汉全国微电影大赛音效奖
2015年荣获第三届武汉全国微电影大赛最佳编剧提名奖
2016年获得第六届广州国际微电影大赛最佳摄影奖
2016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最佳摄影奖
荣获组委会颁发的2016我们(雁亭)国际女性微电影年度展特别推荐奖
2016美国艺术节榆林微电影大赛获最佳音乐奖
2017年获得第六届我们国际微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和最佳音乐奖
十五。纪录片《永远的西影》
为纪念西映影业成立50周年,荣获2015-2016年度全国省级电影频道联盟“金影联合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