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蒙山樵夫
2015年第6日,我们从桂林杨堤出发,乘坐竹筏沿漓江南下阳朔。这也是本次出行的最后一站了。
此次三省四市游览,是在弟子们鼓动下出来的。每到一处,都是弟子接送、陪玩,的确享受到了作为老师的幸福和荣光。看着当年这些十几岁的孩子,现在有的成了大学教师、博士,有的是大型企业的白领,也有的是部队的营级军官。无论他们在什么岗位上,在我跟前,依然还是当年的学生,依然是师生间的亲近。走过的这些城市,原本对于我没什么概念,因这些弟子的存在,原本很陌生的地理名称,就多了一份温暖,也就多了一份牵挂。十多年前,临毕业前,孩子们在一张中国地图上,标注了自己向往的地方,没想到,十多年之后,他们已在各地扎根了,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我当年顺手洒落的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落,已在五湖四海落地扎根开花结果了。因此,此次三省四市之旅也可谓亲情之旅,弟子们连同他们的家人,给予我周到的照顾,也不时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自己工作的情况,对我来说,既是旅行,也算得上看看自己的弟子,心中是温馨的快意,享受的是师生间快乐的相聚。赏美景,品美食,探民俗,不时记录游览时的观感。旅行是快乐的,内心是充实的。
阳朔是什么地方?想起古人的句子: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阳朔称得上旅游胜地,在我看来:山秀、水碧、物丰,这一切是那样完美的统一,为这个世间留下了这人间的仙境,世间罕见的美景。
乘竹筏沿江南下,我真的感受到了,漓江是平生所见第一上水。少时读白乐天先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总在设想:江水如何“绿如蓝”的?今天漓江给了我答案。靠近江岸的水,清澈见底,就想起学生时读柳河东“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鱼儿怎么就空游无所依?漓江的鱼儿真的游动于空中一般,柳宗元笔下的是一个小小的石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尚不太难,可这漓江之水有此境界,让人不得不叹服这自然的神奇了。
竹筏划到江心,那江水真的是澄碧如玉了。说到水碧,朱自清先生在《绿》一文中,写潭水之绿为“温润的碧玉”、“女儿绿”,以此来比漓江之水,还不算够味。漓江之水,是湛蓝的绿,是蓝天融入江中浸染的颜色,是“绿如蓝”。这江水之碧,由淡绿、浅绿、碧绿,到绿得恍你的眼睛。这种绿色用世间的任何实物都无法比拟得出。这碧绿之晶莹,这绿之色,绿之光泽,仅仅靠美玉、“蓝”是无法比拟绿之境界。坐竹筏之上,任江水溅到身上,看着江水,眼睛是舒适的,我想到了婴儿澄澈的眼神,想到了少女明亮的眸子,那是不掺杂任何尘滓的通亮的玉了,这绿呀,让人看着爱得心疼!
我在想这一江碧水哪里来的呢?是天上,还是人间?我想起七仙女沐浴的天河,莫非这一江漓水是天河换岗?我极力寻找这一江碧水的来源,漓江两岸,是群峰的聚会,每一座山峰都是拔地而起,山峰之清秀,就想起那些窈窕的女子,漓水两岸的山,没有北方大山的雄峻,北方的山如同北方的大汉,粗犷、阳刚;这阳朔的山就如同江南的秀女,婷婷玉立。在桂林阳朔之间,沿漓江紧密的排列,如同古代秀女宫中选秀一般极力展示自己的美,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山,山映于水中,水在山上,山与水是那样的和谐。见过不少山,都没有阳朔的山一样,山与水这样的亲密,就如同恋人一样,我想,正由于山与水这样痴迷的相恋,才有此秀美的山水。自然界本就是一哲学家,它每时每刻都在阐释着哲理:有爱才有美,阳朔的山水不正如此吗?
这漓水之上,滋润着刘三姐、阿牛的爱情,滋润着清风温婉动听的山歌,也难怪这广西被称为歌乡,一条江养育了多少美丽的刘三姐?传唱着多少动听的山歌?也许只有这山水能数得清!
山的脚下,是一簇簇翠绿的竹子,这竹子山峰的秀发,秀发是美人的标志,这竹子正是这山水之美的饰品。桂林人喜食竹笋,这竹笋是山水的精华,是大地珍贵的馈赠,咬到嘴里,有股清香,能爽到你的面颊。漓江的鱼类100多种,漓江鱼爽而不腻,味道鲜美。这漓江养活了一代代桂林人。
竹筏沿江60公里,就到了阳朔县城了。小城不大,却非常温馨,四周被青山围拢着,在青山的怀抱里,小城就像生活在梦境之中。城里小河纵横交叉,走进这漓江水城,真的好像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小城很宁静,青石板路,一条条小巷,我一下子找到戴望舒笔下雨巷的意境。商铺排列,几乎每一条街,每一座房子,都是商铺。小城的建筑保留了古建民居的风格,有的小巷仅容一人通过。城里的人,可不是陶公笔下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与世隔绝的人,那真是与国际接轨啊!我看到一手工的织品,跟老板谈生意,我说50吧?她说,那得50美元!旁边一老太太用英语招呼外国游客。呀,这阳朔小城还真是厉害!
阳朔最好吃的还有米粉,那米的香味、爽滑的口感,真是吃完还有余香。
我只是一匆匆过往的游客,无法用粗糙的文字写出阳朔山水之美,物产之丰,只好罗列自己的感受,算是与这秀美山水的倾心相谈吧。
(2015年1月5日于桂林,2017年8月15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