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追星女孩,在看乌合之众时,不自觉会把“粉圈”代入文中的群体。
勒庞说: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在粉圈文化盛行的今天,粉圈内部已经形成了由后援会,反黑,大头,大粉,散粉的结构,同时有各种打榜活动。甚至生成了唯粉,cp粉,多担等粉丝性质。在一个明星的粉圈中,一般只有唯粉可以担任管理层和大粉,他们通常会引导粉圈的舆论风向,甚至会写卖惨的文章,生出哥哥只有我们的感想。不能接受其他人对自己的偶像有任何的负面评价,否则就会使用微博的举报机制。他们只会看他们想看到的,不接受任何的负面评价。正如我们想知道的只是媒体想让我们知道的,而媒体为了点击量选择的往往是观点极其极端,非黑既白,信息量大而碎片化的内容。接受这样的灌输的群体或是大多数群体的个体,久而久之,就是失去了去自己发现知识,自己创造知识的能力,只能进一步在群体中寻找自己的同感。而在这个全体中,个人也慢慢失去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在这些粉丝,在大粉营造的粉圈氛围里,坚持着“哥哥只有我了”的想法。
这样的狂暴情感是注定与理性相悖的,因为表面上看,它们看上去十分团结,似乎百花齐放。但你细看下来,发现他们永远是泾渭分明,哪怕那些看似中立的人,他们的语言深处往往也是透着极端。以前看过一篇粉丝为一人抱不平的文章,文章大概的内容是从艺人从出道到大火以来所遭遇的事情来分析艺人公司对艺人有多么的不上心。通篇来看,整篇文章条理清晰,头头是道,但是仔细来看,文章的每一件事情都不过是平常生活中的小事,甚至人人都会遭遇,像没赶上飞机而谁在机场的长椅上,在平常人看来十分正常的小事,在粉丝眼里成了万恶不赦的死罪。
每一个粉丝群体的数量并不大,相比于中国的14亿人口来说,但是群体的力量是不能忽视的,这样的力量也十分具有破坏性。在粉圈中一个名词叫撕逼,就是两个粉丝群体之中相互谩骂,给对方在微博搜索上刷不利于艺人形象的词条,以及给艺人p丑图等等。在我看来,这样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网络暴力。因为这样的撕逼的开端往往只是因为一个人,一句话而已,而两个粉丝群体之中的个体甚至没有了解事情的原委,就会跟风辱骂。而正如勒庞指出的那样:大众没有辨别能力,因而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所以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这是网络暴力的可怕之处,它使原先极为困难的抱团变得非常简单。使那些孤立的人更容易地就能聚在一起,更能够在群体中获得一种力量的快感。故我们能看到平常说话畏畏缩缩的人,可以敲着键盘,指东骂西,归根到底,不过是他们获得了虚假的力量感罢了。然后,他们会彼此传递着这份“力量”。心灵愈发畸形,语言愈发极端。
粉圈文化只是网络时代下群体抱团下的一个典型案例,虽然在许多人看来有许多的畸形和不足,但是它既然存在那就有它存在的理由,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要警惕群体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过既在局中,不过永远保持局外清醒也是不可能的,毕竟当你凝望深渊之时,深渊亦在凝望着你,唯有不断自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