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读《北漂往事》。
“北漂”一词,已经活跃了很多年。因为我没有北漂的经历,所以总是对北漂一族有一些刻板印象。
那些北漂的年轻人一般都是天不亮就起床去挤地铁,晚上天已经黑了,再次赶地铁回家,真可谓是披星戴月,可这还不足够,他们一般都没有更好的居住环境。很多人合租在一个一室或两室的房子里,平时洗澡或者煮饭都很不方便。条件再差一点的,还要租住在地下室。
当然也有混得很不错的,他们在北京买了房,签了北京户口,有了孩子以后,孩子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儿。
也说不清,这些刻板印象来自于哪里,有可能是来自于朋友或身边人的谈论,也有可能是看了那些年轻人北漂的电视剧。
但最近一次感受北漂是在徐则臣的一本书中,这本书的名字叫《北漂往事》。
徐则臣,1978年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他的作品《耶路撒冷》获得老舍文学奖,并在下一年提名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他的另外一部作品《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北漂往事》一书中,分别写了几个年轻人和一对老人北漂的故事,这些人中有办假证的,有北大厨师,还有在读的研究生,还有投奔孩子的老人……作者都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来写,很容易把读者带进故事之中,每个故事中都有“我”,“我”却不对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人去做评判,作者这种把自己置身故事中,却不会被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人或一件事左右,这种旁观者心态实属不易。
>首都,中国的中心、心脏,成就事业的最好去处,好像待在这里就是待在了所有地方的最高处,待在了这里一切都有了可能。而可能在哪里,大家都不去想了,或者不敢去想,因为你要待在北京。
北大厨师班小号,喜欢写诗,留在北京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她喜欢宋佳丽,却羞于表达,她知道宋佳丽喜欢吃五香鸡胗,他每次下班,都会用纸包着带回来一小包,有一次被发现,让他抬不起头来。因为康博斯失恋,加上宋佳丽的状态也不怎么好,让同病相怜的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当班小号知道她们在一起后,失望地离开了。更不幸的是,班小号的厨师证是假的,他被揭发后,失去了工作。每个故事之间没什么关系,但都靠着办假证,而有了若有若无的关系。
班小号和宋佳丽算是北漂失败者的代表了,没有学历,也没有出众的能力,在北京,没有什么机会。
“我”的表哥是办假证的,“我”的表弟是办假证的,“我”的姑父也是办假证的,虽然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亲戚都和办假证有关系,但是我还是来说一说,“我”的表弟吧。
>子午说,他恨死这些家伙了,我问谁,他说都恨,老板、老板娘、大楼、马路、商店、汽车,连走路的人和路边稀稀落落的数都恨。我懂,无路可走时,你会觉得全世界都是敌人。
“我”的表弟叫周子午,两年前表弟第一次来北京投奔我,我不巧因为办假证被警察逮到。就这样,我没有在车站接到子午,还让子午在外漂泊了十五天,等我找到他的时候,我发现的是一个头发乱糟糟的小伙子,弓腰驼背出现在出站口。
再后来,他就跟着我一起办假证,子午形象好,人又聪明。但那时候办假证是很凶险的事情,我担心子午会出事,总是在背后跟着他,他想赚更多的钱,想要个女朋友,这真的一点都没有错。子午变了,开始有江湖气,他喜欢上了爱吃麻辣烫,里面放平菇的叫闻敬的姑娘。
就这样,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一个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他只是为了在北京更好地生活,在最底层挣扎着,奋斗着,当他终于鼓足勇气拼一次,却把命拼没了。
>人和人之间不应该视同陌路。
我的邻居老周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热衷于打破城市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疏离,想要邻里之间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努力对每个人微笑,对每一个人打招呼,可他的这个行为并不被邻居们认可,邻居们除了小孩子和个别老人之外,没有人愿意与他人交往,甚至还被小区的人误认为是小偷。一直到我搬离这个小区,他的愿望也没有实现。
老周一厢情愿地想让这个社会来适应他的思想,却忘记了这个社会,这个城市,不会为他做任何的改变。要做改变的,只是他自己而已。
>段总对我说:“想把父母和媳妇都摆平了,太难了,比当老总都难,难太多了。哪天你能把三个家都摆平,你做我老总。”
段总的媳妇儿生孩子,段总的父母从农村老家赶过来,照看儿媳妇和孙女。段总把父母安置在一个小平房里,也是为了老人出入方便。等两个老人来了以后,才发现,儿子这里没有什么需要他们帮忙的地方。甚至连给孙女儿起名字的资格都没有。
段总的母亲偶尔还能帮上忙,他的父亲就只能干瞪眼,所以住了没多久,他的父亲就强烈要求回老家。段总最终答应了父亲回老家的要求,父亲就在回家的前一天,病倒了。
文中提到段总的母亲曾经是接生婆,知道儿媳妇要生孩子,还把自己的那些家当都带来了。其实看到这里,我就已经意识到这两代人的碰撞开始了。
段总的做法有问题吗?他在媳妇儿的重要时刻挺身而出。段总的媳妇有问题吗?她努力地学习科学育儿,也时刻关注着公婆的情绪,还让段总带着老两口去北京转一转,玩一玩。段总的父母有问题吗?他们只是希望儿子儿媳过得好,希望孙女能够健康成长。可是生活的悲剧一样落在了他们的头上。
那么,北京有错吗?显然,也没有。
作者的笔下写的是一群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在北京的真实生活状态。不同于电视剧和电影的包装效果,他们挣扎在底层,举步维艰,他们相信北京能给他们带来新的机会,能让他们过上想要的好生活,只是奋斗过程是艰难的,有惊喜,有确幸,有孤独,有泪水,甚至有鲜血……
当看到书中的北大,圆明园,承泽园……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吧,那里有我们共同的回忆和足迹,一切是那么近,那么亲切,眨眼间,又变得遥不可及。
作者徐则臣说:“北京不仅仅是我身体,更是精神的居住地。”
他深爱着北京,即使有些经历并不美好,但北京仍然是一个让他有着无限憧憬的城市,这可能也是作者徐则臣写下《北漂往事》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北漂往事》这本书里的八个小故事已经写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如果你恰巧也有北漂的经历,或者是多次游历北京,这本书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