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雾霾最严重的周末,坐着绿皮车,对面有一个正在P图的帅锅,去往秦皇岛的海边孤独图书馆,逃离北京!闲来无事,打发无聊时光,写下此文来怀念过去那段从金州学子春晖社北京联络站第一次开展支教活动到现在即将开始的第五期的时光。感谢那些一直以来都支持着联络站的小可爱们。(搬个小凳子来坐好慢慢听我讲故事-.-)
说起支教,那是我在上大学之前就一直想做的事情。都说大学不谈恋爱是一种遗憾,还说大学不去支教也是一种遗憾,很庆幸至少大学毕业时,这两个都没有成为我的遗憾。不仅不遗憾,还两者还相互融合,送给了我一段永不分手的恋爱。
协会成立前
大一大二时忙碌于各种社团活动之间,大三开始恋家,想尽可能的认识更多的老乡。于是开始加入各种老乡的聚会,就认识了很多热爱做公益的贵州学子。其中有一个就是金州学子春晖社的负责人之一,陈丹学姐。她当时在我们隔壁学校读书,离得不是特别远,和她聊天,感觉她做了好多公益活动,想跟她学习。她就告诉了我北京联络站的事情,我就决定在学校招人,把联络站做起来。那时候年少轻狂的我们,开始想办法在学校附近招募老乡加入我们组织,于是狂加各种老乡qq群,一直宣传,直到第一个对这个活动感兴趣的老乡学弟发短信给我,也就是现在联络站的站长阿顺。我仍然记得他当时的拽样,竟然敢直接约学姐见面,不过很感谢一路以来有他的支持和陪伴,尽管几乎每次我们见面都会因为一些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但我依然是"他的康露啊"(这个梗是最近一次回学校和大一大二的小学弟们一起吃饭闹出来的)←_←。
因为他的加入,我们三个人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开始着手联络站第一次成员见面会。因为他就是黔西南人,身边的朋友比较多,他就很认真的给身边的人介绍我们组织,拉上更多对我们活动感兴趣的人。当时还联系了学校的公益实践协会,一起做这个活动。(其实另一个原因是怕人太少,尴尬-_-||)第一次成员见面大会成功开展。
联络站成立时
见面会结束后,也快到寒假的时候了。我和阿顺那时候想的不是期末考试不挂科要抓紧时间复习,而是确定以后联络站的主线活动是什么。刚开始说回黔西南的学校做高考宣讲会,那时候还打电话给团委,挨个给兴义学校的老师来联系这件事,有一个老师还答应了,结果后来没去,不知道如果后续我们办这个活动时那个老师会不会觉得我们联络站的名字听起来有点耳熟。经过一系列尝试以后,觉得这个方案不可行,就换一个简单粗暴大众还喜欢的方式——支教!大学生都喜欢,也能得到很多支持。
说干就干!前期策划,联系学校,招募志愿者,拉赞助,联系支教物资,这些都是一点一点的去解决的。在这里特别想说一下第一次去联系支教物资和拉赞助时候发生的一些好玩儿的事。那时候阿顺开始沉迷于在北京工作老乡qq群,无法自拔。群里活跃氛围,寻找有爱心的老乡,找准时机宣传第一次支教活动,于是乎争取到了去参加京黔同乡会年会的机会,我们出节目,可以让我们发传单收集物资和拉赞助。机会是争取到了,可是节目呢?节目从哪里出呢?还是阿顺聪明,改编了一个以春晖为主的小品,体现出反哺家乡的主题。大获成功,当时焦总,也就是现在联络站的副站长焦国林,不惜牺牲自己,扮演了人生中第一次反串“疯婆娘”,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好玩,也要特别谢谢那时候鼎力相助的浩彬和老王,五个人演了一出戏,为联络站的宣传尽心尽力。当然还有黄哥哥和缤璇的朗诵。年会结束后,有很多有爱心的老乡表示愿意帮助我们,有的寄文具,有的等我们活动开始会亲自带物资过去,有的帮忙解决物流问题,这些我现在回忆起来,暖心。
说到第一次赞助,就用两个词来形容,巧合,缘分。大三的时候去面试一份兼职,和老板聊完正事,觉得氛围有点尴尬,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勇气,就跟老板说,我特别喜欢公益活动,现在正在筹备寒假支教活动,您有没有兴趣听一下。老板一听,就说好呀,你说你说,然后我就开始讲前面那一系列的故事,说了我们的现状和困难。老板就说让我把社团资料和活动策划发给他,他看看,考虑考虑。后来第一次赞助就有了,而且还捐赠了很多玩偶和抱枕给我们,作为送给山区孩子们的礼物。我把这段奇遇视为巧合。为什么说缘分呢?因为毕业后,也就是现在,我就在这家公司工作,同样也是赞助第四期支教活动的公司。在这里要特别谢谢一直以来对我帮助很多的老板,不仅从公益活动这一块,工作上生活上也是,以后我也要努力成为他那样的人,一个值得佩服和尊敬的人。
联络站成立后
前期准备都完成后,我们踏上了第一次去支教的旅途。第一次支教,16个志愿者同行,去到黔西南普安县龙吟镇云盘小学。那里只有一个老师,只有小学一年级。第一天到学校,什么都没有,打扫卫生,打地铺,整理教室,要想办法把只有一个年级的学校扩大到六年级甚至初中。桌椅不够,从下面另一个小学借,教室不够,借村委会办公室。那时候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团队,团队的力量有多大。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云盘小学建校以来,没有升过国旗,有的还不会唱国歌,因为没有旗杆,没有可以升旗的地方。后来我们的志愿者就和当地的公益组织联合,上山砍竹竿,上街买红旗,给云盘小学做了一面旗帜。当开学典礼那天,所有人行注目礼的时候,我的内心早已是泪水,感动,感慨!
因为是第一次支教,都没有什么经验,每天上完课,送孩子回家,家访,晚上回来开会总结讨论,每天晚上一两点睡觉很正常,第二天六点就起床跑早操,接学生。很累很累,但是我们16个志愿者也有自己的小乐趣,晚上一起假装KTV嗨歌,篝火晚会,真心话大冒险,“敞篷车里放歌”用这些来弥补白天的辛苦。
从第一次支教到第三次支教,同样是寒假支教,发现自己成长了很多。第三次支教活动,因为志愿者放假时间不太统一,由我带着另外几个先遣队员前去第三次支教地点安排工作。那一次的坐车经历,让我心惊胆战。从早上八点多出发,晚上九点半才到镇上,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新光小学,只能在镇上休息一晚。来的路上雾特别大,路又烂,师傅开五分钟车接五分钟电话,大巴车后面全是被褥行李,我们坐在前面,感觉整个车都抖起来了,前方完全看不到路况。司机师傅还一直说别担心别担心,我都习惯了。我的个小心脏呀,不过不得不佩服乡村公路开车司机的技术,大大的赞!第二天到了学校,我们傻眼了,没有厨房,床不够,水也没有,这一系列的生活问题让我们发难。不过有万能黄哥哥在,不用担心。他当时提议我们把办公室格局变一下,把中间留出来,打地铺。至于水,他研究了一下,是需要抽水吃的,所以他就把水池修整了一下,至于厨房,把原来老师们吃饭的地方打扫一下,两个电磁炉拼在一起,就搞定。我记得那天我们白天要去村里招生宣传,晚上回来打地铺,打扫卫生,收拾完已经没有力气说话,倒头就睡。
这一次的经历比较特殊,因为女多男少,女生睡觉地方不够,特别挤我就去睡黄哥哥旁边了⊙﹏⊙还有就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我们给一百多个孩子过了一个集体生日。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过生日有什么了不起的,可是对于山区众多留守儿童来说,能吃到蛋糕就不错了,更别说过生日。这个特色活动很成功,看到孩子们的笑脸,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第一次支教结束后,我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回忆录,去记录那些可爱的人物。第三次支教结束后,我做了一个微信H5,三十多页,去记录那段回忆。我怕当我想你们时,你们不能马上来找我,但是我可以看我的这些记录,一起回忆过去。回想这一路以来,很庆幸能够遇到这个团队,遇到你们,支教路上,能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干一些自己认为值得的事,那就够了。
在这里,想给接下来要去支教的学弟学妹们说几句话。第一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把支教这件事当成是自己的事,记住自己当初为什么参加支教,永远保持最初的那颗心。第二句,陪伴最重要。我们在这短短的十几天支教时间里,知识上并不能给孩子们带去太多,但是他们更需要的是陪伴,陪他们开心快乐的度过这个寒假就好了。回来后经常和他们联系,关心他们,也许有时候你的一举一动也会深深的影响着他们。
骚年们,努力吧,期待你们寒假精彩的活动动态,我会一直关注着你们。Figh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