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出来的时候,真没当回事。歌舞音乐传记片,从来不感冒,甚至包括当年那部奥斯卡最佳影片《爱乐之城》。
一直认为,好电影的标准,并不是高深莫测、晦涩难懂,而是让所有人都能看得懂,被感动,收获感悟和力量。
本以为,音乐传记片是有门槛的,至少是粉丝向的,没成想,有种而来的震撼人心、感同身受,这样的观影感受,也能出自我这样的音乐小白。豆瓣8.8分的神片评价,毫无争议,实至名归。
对皇后乐队的了解,不过是听过《We Will Rock You》和《We Are The Champions》,至于它在全球流行音乐的殿堂级地位,以及主唱弗雷迪·默丘里的真实人生,都是看完电影后,如饥似渴恶补来的。
对《波西米亚狂想曲》本身的理解,开始是套着奥斯卡颁奖标准来的。文化多元化和坚守政治正确,让更多名不见经传的电影,有机会与豪华阵容大制作影片同场竞技。
对比着略显稚嫩、优劣分明的GAGA版《一个明星的诞生》,《波西米亚狂想曲》在剧本、选角、表演、节奏、氛围上,几乎触碰了好莱坞歌舞类电影的天花板。
这是一部剧本特别扎实、情节丝般润滑的传记片。
以往的传记片,要么为了成就牺牲真实性,要么为了真实还原,而变得刻板做作。
《波西米亚狂想曲》在真实与剧情上,找到了几近完美的统一。细节到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表情,是否真实发生,是否符合那个时代、那个人,这种严谨而不失艺术性的考究,令人难以想象。
从《太平洋》,认识了拉米·马雷克。除了那口标志性的牙,收放自如、细腻多变的演技,让我无法忘怀,前阵子的2018版《巴比龙》,再次没让我失望。此番,拉米的神似,几乎做到了极致,将弗雷迪澎湃又迷失的内心世界,迷茫又坚定的感情生活,以冷静、直接又不乏温度和幽默感的方式展现出来。
前途无量,拉米·马雷克堪称完美的演技,配得上皇后乐队殿堂级的评价,配得上弗雷迪改变世界的努力,更配得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虽说音乐无国界,但音乐永远是时代的产物。音乐作品一定会带有时代性,那是一代人特有的记忆与情怀,而把这种被时代局限的记忆与情怀,以艺术性、通俗性的方式表现出来,从来都是一门技术活。
音乐传记片逃不开的话题,就是卖情怀,这也是起初,我对《波西米亚狂想曲》最担心的地方。惯常的做法,把经典安插进电影里,就万事大吉、情怀满满了,最后呈现出剧情、歌曲“两层皮”——听歌和看剧情被撕裂开来,歌迷与观众各取所需。
但本片中,将曲子与故事融为一体的用心,将歌词与情节巧妙结合的用意,连对音乐一窍不通的我,都被深深的感动了。特别是,影片最后“拯救生命”演唱会的“昨日重现”,成功的跨越了时代、背景,引发观众的共鸣。
流行音乐的伟大,在于创造性的代表和解读时代,感染了一代人。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以视觉化的语言,给出了一个堪称伟大的答案。这,就是音乐的侵沉魔力,就是电影的造梦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