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像是一位清秀、娟丽的云端女子,被历代文人倾注了无数描写词汇。从来没有去过杭州,但是这句话在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众所周知,西湖是江南美的象征,杭州意蕴的灵魂,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譬如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譬如林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譬如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月荷花别样红“。又或是苏东坡两度为官杭州,对西湖却一直留恋有加:”水光潋艳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可当杭州因为岁月的流逝陷入生态危机,西湖之美也就变成了淒艳的美,所幸,有这么一批人救杭州,救西湖,救钱塘于水火之中。
余秋雨在文中将这些前人和今天的建设者为杭州的生态作出的努力,看作一个贯通千年的人文宣言。
杭州追求人间之美,首先需要拥有自然生态之美。而杭州能拥有这般自然生态之美,多半得归功于这个千年宣言,宣言是为了保护所爱的土地;宣言是为了召集更多的人爱护自然,为自然与生态出一份力。这份复杂却又很简单的宣言,震撼着所有人的心灵。
浅析
马可·波罗曾在游记中说,杭州是世界上最高贵、最美丽的城市。他来自于欧洲人心目中最美丽的城市威尼斯,对于城市美景有足够的评判眼光。航海家们没有抵达杭州,但杭州一直隐隐约约地晃动在他们的心理罗盘之一。而作为如今生活在杭州的我,这种幸福感是油然而生的。
春天的西湖桃红柳绿,草长莺飞。漫步在苏堤、白堤,如今我的眼中不仅仅是如醉春烟,更有对大文豪白居易、苏东坡的敬佩和缅怀。西湖是当年他们为了杭城百姓免受水灾、旱灾之苦,而开展的浩大的民生工程,恩泽后人。他们不仅解决了水患,更是给子孙留下这曼妙的风景和传世的美名。
白居易这位文学巨匠,站在唐代诗歌的巅峰,却丝毫没有傲慢在文化的身份里,而是用泥土和石块写诗,成天忙碌在浩大的水利工程之中。致力于实实在在的生态环境改造,给杭州人民留下了比《长恨歌》、《琵琶行》、《秦中吟》、《新乐府》更瑰丽的作品——西湖。北宋时,杭州还再次迎来一个文学巨匠——苏东坡。他两度为官杭州。任通判和知州。与白居易一样,他到这座城市的时候,也一点儿没显出旷世诗人的模样,而是变成了一位彻彻底底的水利工程师。甚至,比白居易还彻底。读到这里,我不禁为杭州的幸运而倍感欢欣。
余先生也说“西湖给人以疏离感”。
说到西湖,一定会想到最脍炙人口的传说白娘子。杭州居然用一池清清亮亮的湖水,用一条宜雨宜雪的断桥,用一座坍而又建的雷峰塔来侍奉她。亦仙亦妖的白娘子并没有像人们津津乐道的戏剧中一样,为了许仙而心甘情愿的被压在雷峰塔下。她最大的伤心处是不能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和许仙终老一生。余先生说:“雷峰塔只是一个归结性的造型,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界的怆然象征。”
这便是对西湖文化的一种很好的诠释。
文章最后一段话给人以醍醐灌顶,余先生说:“如今的杭城呈现出了一个贯通千年的人文宣言。这个宣言,曾经由钱镠亲自指导,由白居易、苏东坡参加起草,由白娘子从旁润饰,又由今天的建设者们接笔续写。宣言的内容,很复杂,又很简单:关于美丽,关于自然,关于生态,关于人间。”
在文中,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感受杭州、欣赏西湖,体会着一位大学者深刻的见解和精辟的剖析以及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邃的灵魂。
杭州千年宣言现在的续写者,想必也即将与这些国家一样,将杭州进一步的自然化、生态化。再观中国,其实有很多地方,也在默默地续写这个关于自然、关于生态、关于美丽、关于人间的宣言。这宣言,悄悄地推动着这些地方、推动着美好、安宁的大自然的建设。
独自行走于苏堤,走一走自然生态之路,细细咀嚼余秋雨先生的文字,品一品那独特的杭州宣言,追寻的是美,肩上感到的是我们这一代年青人继往开来,保护生态、保护大自然的那份深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