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闺蜜给我发消息哭诉说,因为下学期要搬校区,原本已经约好了一起合租的小伙伴,看好了一套颇为满意的三居室,就在马上要和房东签合同敲定此事的时候,一切却都泡汤了。而原因,是母亲大人远在千山万水外的一个电话。
闺蜜在把合租的情况向妈妈介绍清楚之后,被妈妈一盆冷水无情地泼了回来。在妈妈看来,根据房子的结构与配置,在房租的分配问题上,明显是自己女儿受了太多委屈。所以闺蜜妈妈不仅态度强硬地反对这样的状态合租,还在电话另一端恶狠狠地把闺蜜训斥了一番,原因是:都已经21岁了,也不是没头脑的小孩子了,为什么被人欺负也不吭声不站出来保护自己,还傻乎乎地任人宰割。
闺蜜跟我说:“其实我知道这样分配房间和房租于我而言是有一点点不平衡,可是我觉得还好吧,大家能凑在一起已经很不容易了,只是我多分担一点点,那也没关系啦。”
听完闺蜜和我发牢骚,我突然发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科学性的。就像,傻姑娘都是扎堆的。
上个星期我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闯红灯的电动车撞倒在地。当下发现并没有站不起来,应该是没有伤到关节,便觉得应该就是小问题,不要给人家造成麻烦,便二话不说让电动车主人直接走掉了。
后来回到家里才发现腿部虽然没有内伤,但是比想象中的情况还是要严重一些,除了破皮的伤口自己作了简单的处理之外,大面积淤青和肿痛也是一个月过去了,却丝毫没有消散的意思。
事后我和另外一个朋友聊到这件事的时候,没想到她却比我这个当事人要激动许多,一副我被撞坏了脑子的表情。
“就在医院门口撞到,你也没让他带你去做检查?”
“你说没事就没事吗?万一以后发现有什么问题怎么办?”
“你竟然连联系方式和身份证号码都没叫他留就让他走了?”
“万一今天是你撞到别人,你有想过会怎么样吗?说不定你现在就在被人家讹得有口难言呢!”
朋友小喇叭的分贝外加咄咄逼人的气势对我轰炸个不停,就像反而是我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错误一样。
我也一时语塞,说不上一句话。
我不知道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否像我朋友一样,像闺蜜妈妈一样。我觉得用“锱铢必较”来形容算是过份了,你我都从来不会无故生出要为难任何人的意图,只是保护自我的意识更加强烈了一些,合理地争取自己的权利与利益。也或许同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也是可以做个好好先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是在自己爱的人遭受不公平待遇时,心底的小鹿就跳出来大叫“不行”。
或者更多的可能,同年纪的你在他人眼中看来也有些“缺心眼”,是同寝室最容易被大家使唤的那一个,是旅行前要做足功课来保证所有人一切顺利的那一个,是被磕到碰到却要反过来一个劲安慰对方说“没事”的那一个。
当我们还小,还没有经历过任何不美好的字眼,有力量去带给身边的人,乃至陌生人感动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仔细想一想,又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或多或少地被世界宠爱过吧:手机忘在车上,等到反应过来打电话过去的时候,捡到手机的陌生人还在原地等;在火车站拖着大行李箱下楼梯,陌生人一句话没说就从后面帮忙拎起来;坐公交车突然发现没零钱,陌生人给投了一块硬币……
从小到大,妈妈从来没有教过我要去咬别人也从来没有教过我被人咬了就一定要咬回去。也有贴心的朋友会一直在身边频频提醒我说“要有善良的底线”,“不用如此迁就所有人”,诸如此类。
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字眼来评价我自己。人善被人欺?又或者是永远傻二楞一样没有任何自我保护的意识?
因为这样的性格特点,也有太多委屈到自己一个人偷偷抹眼泪的时刻,等到那个时候也会恶狠狠地骂自己“活该”,然后在心里叮嘱自己一定要吃一堑长一智,可是偏偏,我又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典型。
这就像是我永远也没办法毕业的功课一样。哪怕偶尔磕碰得头破血流,我还是很庆幸我是这样的我,能从心底对所有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对这个斑斓的世界温柔的我。
像那首小诗写的一样:你要爱上自己,给她饭吃,给她水喝,给她情书。
除此以外,不妨让我们先温柔地爱着这个世界吧。
同时你看,人生行路中那处清喜也摇曳着裙摆,向你缓缓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