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学习写作。
在公众号上连续推送了几篇文章后,找不到可写的素材了。
昨天晚上琢磨来琢磨去没有结果,最后打开有道云笔记,翻出以前拟的几个题目,感觉大多数写出来不适合在公号推送,只有一个好像可以,可是题目太大,怕是写起来自己驾驭不了。
经营这个公众号,我的计划是在每周一、周四晚上九-十点按时推送文章的,写不出来怎么办呢?
昨天我就是在这种郁闷状态下进入梦乡的。
今早醒来,想到很久以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具体是哪一年的事我忘了,大概是在儿子初三或是高一的时候吧,那段时间我这个五音不全从不开口唱歌的乐盲竟迷上了音乐,确切地说,是迷上了歌词。
《明月千里寄相思》、《思念》、《好大一棵树》、《历史的天空》、《妈妈的吻》……我在自己的U盘里小心翼翼地保存了大量歌词,并搜集了著名歌唱家的原声带,一有时间就打开欣赏。
有一天,我在听毛阿敏演唱的《思念》。
“你从哪里来 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不知能做几日停留
我们已经分别的太久太久
你从哪里来 我的朋友
你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为何你一去便无消息
只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
难道你又匆匆离去
又把聚会当成一次分手
又把聚会当成一次分手”
扣人心弦的音乐旋律伴随着深情甜美的歌声,我的心又一次被深深震撼了!
“这些词作家太了不起了,这种优美的意境和这些感人的句子,人家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我禁不住对在书房学习的儿子感叹。
“这些人是专职的,长期研究,体验生活,要的东西自然就从脑子里出来了。”
儿子不加思索地继续说:
“妈,要是你在这种单位上班你也能写……”
呀呀呀,真真吓死我了!
儿子,你年龄这么小,懂得什么是艺术创作吗?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话简直就是对乔老爷子的大不敬啊!
震惊归震惊,记得我当时并没有斥责他。
我是当妈的,听懂了儿子的意思:只要专注、用心做事就能做出成绩,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事情过去十来年了,对儿子的这个观点我一直记忆犹新,用季羡林老先生的话说就是: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
看来今天之所以找不到选题,原因就是平日的积累不够。
算起来,我在这方面有意识的日积月累也有一年多了。开始,找出自己收藏的四大名著、世界文学名著、余秋雨系列、现代诗选、散文诗选、唐诗宋词等等,挑拣喜欢的阅读,同时持续关注着十几个牛人的公众号和简书的几个专题。
根据相关推荐,16年下班年又陆续购买了有助于写作能力提高方面的书籍,《月亮和六便士》、《三十天写小说》、《成为作家》、《故事》、《惯用语》等等,正在拜读中。
一年的时间里,参加了为期21天写作习惯养成打卡活动,参加了一期基础写作训练班和数次写作提高分享。
阅读的过程中,针对有启发性的观点、打动内心的句子整理了部分笔记,因为一直没有发现合适的软件,用的是纸质笔记本,携带极不方便,记的不多,在这方面有些遗憾。简书和微信的收藏功能倒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对喜欢的内容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反复阅读。
在不断学习中,从不敢写到断断续续地写,最初在公号或简书文章下面写留言,写的有点儿信心了,就用日记体记录生活中发生的重要事情和内心的感悟,这种练笔,目的是训练自己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和对日常的细枝末节进行有重点地清晰描述的能力,直到最近,开始在公众号推送文章。
在写作的道路上,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我的写作启蒙老师曾引用过大象公会掌门人黄章晋老师的一段话:优秀的文字作品靠的不是瞬间的灵感,而是靠身后的积累,极端地说,文章在智力活动上耗费的工时,决定了其品质的高下。
得了,想明白了,我也不在这里瞎逼逼了,赶快去充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