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只做了两件事:看完了《无声告白》和电影《七月与安生》。
《无声告白》这本书是上一个寒假在同学那里借的,不记得是大颖子还是林妹子的了。没想到一直到今年寒假才看完。《纽约时报书评》对本书写到“即使我们熟知身边有这类故事”。嗯,反正我看完觉得,好像自己也曾经经历过。
发现我好像不是很会写整本书的读后感的样子。整本书,讲了詹姆斯·李一家的故事。妈妈玛丽琳是美国人,热衷于与众不同。爸爸詹姆斯是从小在美国长大的中国人,热衷于怎样让自己融入大家,避免与众不同,因为他所在的环境从最初就让他变得很特别。他们有三个孩子:内斯、莉迪亚和汉娜。
莉迪亚是最受爸妈宠爱的孩子,承载着爸爸妈妈的梦想,尤其是妈妈的医生之梦。她附和着爸爸妈妈的期望,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压在心底。最后,她选择了自杀。
内斯是哥哥,爸爸妈妈算是没怎么管他,他一直都渴望着他们的关注,甚至嫉妒莉迪亚。一直向往着自己所向往的天文,虽然刚开始向爸爸表明了自己的爱好后遭到了反对,但是他依然坚持着,最后算是得到了自己一直想要的。也获得了肯定。但是他获得哈佛录取通知书的喜讯却不及爸妈眼中莉迪亚物理不及格重要。
汉娜是最小的,但是她的想法最隐蔽。她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也想要获得关注,但是她知道自己得不到所以没有像内斯一样做挣扎,只是默默地,让所有人都忽略了自己。
其实玛丽琳对莉迪亚关于医生的期待就好像是她妈妈对她做一个家政妇女的期待一样,其实被授予期待的人并不想要,可是一个选择了反抗,一个选择了接受。而莉迪亚选择接受的原因只是想要讨好爸爸妈妈,想要他们关注自己,想要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所以即使自己力不从心,也依然坚持着。
一切都源于无声,最后也止于无声。期间发生的很多事都有人知道一部分,但是他们都选择没有说出口。活在自己的猜测中,对自己的猜测和对别人的猜测。
其实我们好像大多都这样,是因为被教育说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是不能说的吗。是因为胆小吗。是害怕失去吗。是因为爱吧。我们活在别人的猜测里,也在猜测别人。别人心里想的和自己心里想的不一样的时候,会觉得失望会觉得伤心,第一反应不是去想为什么他和我想的不一样,他那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而是先有了一种无奈失望的表情。总是到事后才想起来为什么。
没人想看到无奈失望的表情吧,所以我们会迎合。可是不能忘了你是在活自己啊。
做什么事情都想到自己的话,会被认为自私的吧。可是一个人只对自己好又有什么错呢。
《七月与安生》,留着给我再看一遍再写吧。
很多想法其实不成熟啦,我也知道出了象牙塔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但是不能让自己痛苦到那样的地步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