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慢慢开始每天写一点东西,发在微博上。突然发现坚持一件事也不难,只不过很多时候因为自己内心的想象,放大了一件事情的可操作性,而迟迟不去行动。
其实有时候写作也不用顾及太多。就像很多事情一样,并不需要考虑太多是与非,实际上去尝试和行动才知道结果。可能当一些事情形成了习惯,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就像穿衣吃饭一样正常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大概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吧。每天该到写作的时间就可以写,就像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一样。
前几天看到一个关注很久的公众号的主人说,发现自己慢慢变得不喜欢写作了。因为多了很多羁绊,总是会去想,我的读者想看什么,我要怎么写。等等。而我,至少我现在还能,想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不用顾及很多。这种状态也是值得珍惜吧。
不过问题可能就是,当一件事觉得自己能做,也想要去做的时候,可能还是不会去行动。所谓,懂得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甚至有时候,看了一些励志的书,或是听人说一些励志的话,然后自己也励志了一段时间,但持续不久,过段时间又忘了自己斗志满满的青春。
所以愿景,和自己的行动力之间,要用什么来链接呢?
自我对话。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之所以这样说,是确实自己也在不断练习中,而且收益蛮大的。自我对话其实就是读高中的时候,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说要考上好大学一样。只是上了大学,甚至走出社会,慢慢就失去一个清晰的目标,以至于原本就已经在非常自然地形成的自我对话,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自我对话可能就是在不断地问自己问题的过程,让自己意识到此刻的行动是谁在负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等等,激发了自己对自己负责这个很基本却常常会忘记的观念或感觉。
举个小例子,当原本要做一件事之前,比如看书,或者复习,或者学习,总要做另外一件不相干但是没有压力的事情,比如刷朋友圈,刷微博,甚至看剧。而自我对话,就是提醒自己,在做一件不相干的事情之前,问问自己,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这件事是不是非做不可呢?通过这件事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你是不是还需要做别的事情呢?等等。
这样自己可能就良心发现,或者突然醒悟,自我对话成功的话,慢慢行动力也跟着起来了。然而就像很多事情一样,自我对话这件事情也需要被练习,不断重复训练,慢慢这段肌肉才会变得结实。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有很多不成功的例子,比如说,学托福,刷题之前,总要看一下剧。进行了自我对话之后,也还是选择颓废。而且有时候一看就是一整个下午。但看完之后其实并没有很开心的感觉,因为原本是要做另外一件事,就是学托福。所以不知不觉中就会陷入自我攻击,陷入自责,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这样。
在自我对话中,这样的经历或许也是一种负向的刺激,告诉自己,如果下次学托福之前,又看剧的话,可能又会重复之前的行为,比如看一个下午。这样的行为是可预见的,因此自我对话中又可以询问自己,是否要像上次一样,最后落一个让自己过得并不好受的结局?因而慢慢调整自己的行为,一步步改进。
就算刚开始总是失败也没关系。实际上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话,就是,没有失败,只有反馈。就算刚开始总是没有做到也没有关系。只要慢慢来,不要因为前面连续好几次都没有做到,就放弃,而是认真踏实地实践下去,总会有一些不一样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