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大下之后,复发汗,其人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
这里有可能是误治出现的情况,伤寒的方剂很多是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误治的过程,是会让人的身体受损伤,这里就是让人的津液和元气都受了损伤了,这里张仲景不给方,需要观察,阴阳两虚,要先救阳,有可能用到甘草干姜汤,也有可能用到芍药甘草附子汤。
【7.30】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炮),附子一枚(破八片炮),右二味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顿服。
【7.30】的条文说明病邪已经到了少阴层面了,脉沉而微,少阴的主证,附子的纯阳是走全身的,附子单独用不会发热,干姜是暖的,附子和干姜一起用,附子会带着干姜的暖全身运行,才会有暖的感觉。
这个方子是修补卫气的方子,白天烦,是卫气不足,卫气是白天运行的。
卫气不足,皮肤会有黏湿的感觉,卫气足了,是没有粘湿的感觉的。
【7.31】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12枚(劈),人参三两,生姜四两(切),右五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脉沉迟,已经是属于太阴病的脉象了,表明是营分的营血不足。要补充营血不足,还要和把津液补一部分到卫分,在太阴要把病邪推到太阳,用桂枝汤送得出去,干姜附子汤送不出去,补津液要用到人参,人参是用西洋参,上次学过,张仲景时代的人参的药性,和西洋参比较接近,用党参不够力,用红参药性是热的,不是补津液的,用生姜可以把营分的津液开到卫分。加芍药会把桂枝携带津液外冲的力缓下来,所以去芍药,如果是产后或月经期,可以加芍药,让外冲的力缓一点,津液不足,会让人想到要用一些滋阴的药,比如地黄,但是用了地黄会束到生姜外推的力量,所以这时不用地黄。如果是营分里的水太多呢,就用水中去水的泽泻,泽泻是把血里不要的水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