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涤尘
艺术茶馆
——潜心雕龙
漫谈暗物质绘画
他俩坐在茶馆里用心品茗。突然断了电,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陷入了绝境,黑暗像一块沉重的地毯铺天盖地地向他们袭来!也可以说他们瞬间陷入了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之中。
“这有意思吗?”
“我感到不安!”
“我感到了新奇!”
他俩同时说出了两种感觉,不过人总是好奇的,新奇的事物永远都有吸引力!而老生常谈,熟视无睹的风景,再美也让人乏味。
绘画艺术也同样,经过几千年的反复描绘,世界所有能够画的东西早已画尽了,艺术之路好像走到了尽头……他端起了一小杯茶,闻了闻一饮而尽。
“可是‘三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
“你说对了,自从当今的科学家发现了暗物质之后,暗物质绘画也应运而生……”
“那么什么是暗物质绘画呢?”
“按暗物质绘画就是它完全颠覆了画看得见的事物这一陈规戒律,那种机械的理性的呆板的绘画模式,从而进入到了运用心灵去感知世界这种灵活多样的模式中来……”
“怎么说?”
“就是用直觉打开了你的第三只眼睛,使你看到了崭新的不一样的新奇的世界!”
“那怎样才能打开第三只眼睛?”
“这需要一种引导才能够达到开悟。这里讲一个牛顿利用三棱镜使白色的阳光分解成七色光的著名的故事。在这之前,画家笔下的彩色是单一的苍白无力的,而自从牛顿发现七色光之后,印象派的画家们的调色板也就丰富起来了,色彩变得鲜明艳亮。这种用色光描绘的画作,一下子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显然人们也认可了这种除固有色之外漂浮闪耀的外光,这种华丽的炫目的绘画作品,那种漂浮在绘画之上的看不见而又看得见的色彩,成为了当代绘画的主旋律!”
印象派的这种绘画形式,可说是暗物质绘画的开始。通过科学家对暗物质的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在物体的形上也和传统的描写方式有所不同,因为暗物质在运动时,它会或多或少的改变形体的轮廓。如果我们观察事物时,就不难发现狗在奔跑时有无数支腿,旋转中的电扇叶片,其实是处在无的状态之中,而前进中的车轮,其实是在做后退的运动,人体也可像影子那样,可以拉的很长,也可以缩得很短……
“你是否说暗物质绘画很魔幻?”
“我是说暗物质绘画不能用常规的尺度或用冷静的理性来界定,他应该是自然的,直觉的,非理性化的。”
这里讲个小故事作为收场白。在法国美术展览会上,有位记者问毕加索先生,“您画的东西怎么一点儿也不像呀?”毕加索笑笑,他并没有做正面回答,而是问记者结婚没有?
“哦,先生,我还没有结婚呢,不过已经有女朋友了。”这位记者先生一边回答一边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张照片给毕加索看。
“记者先生,你的女朋友长得很美呀!不过它为什么只有一寸多高呀?……”毕加索指着照片问他。……
在世界上暗物质占所有物质的90%以上,通过悟道和直觉,一定能画出更新更美的图画来的。
曾涤尘2019年11月2日写于烈士公园民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