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大学的时候玩过一个游戏叫做《逆转裁判》,这是一个是模拟法庭现场的AVG游戏。玩家需要扮演一位律师通过不断的搜索证据来一步一步慢慢替自己的当事人辩护,最终找出事件的真相。虽然事件的真相一般都是“证人就是凶手”,但这个游戏考的不是玩家的智商,而是思维跳跃度。
有时候我们心里清楚,这个人就是凶手,因为长得就非常像凶手,但要是不从凶手的证词中找到跟手里的证据所相悖的地方,那也只有干着急的份,所以如何用自己的思维跳跃度来把表面上一些不相关的事情联系起来,才是玩逆转裁判最重要的地方。
之所以提到这个,是因为我越来越意识到思维跳跃度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只有逐步的严密推理才能发现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到了事物的本质。
比如4月份时吴军老师提到的那个高盛面试题(题目附在文章末尾),你可能智商很高能做出正确答案,但靠急智解出来的答案并不具有稳定性和推广性,没有更深层的理解为什么得出这个答案,题目换个变种或你状态不好,下次可能就解不出答案。
但这个问题是可以抽象出本质共性的,这个共性就是二叉树数据结构,这类问题都属于计算机经典算法中的锦标赛算法,掌握了二叉树数据结构,对于这类问题及其变体不需要急智就都能能解出来。
我当时尝试做了高盛面试题的解题思路,一步一步做推导,证明这个答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这个答案必然是正确答案,觉得乐在其中。
刚好接下来的日子,是在内观中心,思考的时间比较多,于是就把以前解过的一道题尝试做解构,看看不用思维跳跃,不用急智,能否一步步推导出答案。
回忆的这道题目大意是这样的:有5个探险家在亚马逊丛林探险,他们的营地有5个箱子,箱子里放在食物、药品、武器等物品,每个箱子都有一把锁,配两把钥匙,箱子锁和钥匙一一对应,5个探险家都各自去丛林探险,有没有办法让每个独自回到营地的探险家都能打开5个箱子?
答案说出来了就会很简单,但怎么才能想到这个答案,却是一件值得解剖的事情。
解题思路:首先,明确问题和已知条件。
问题(目标):如何让每个独自回来的人都能打开5个箱子?
已知:5个人,5个箱子,每个箱子一把锁,每个锁有两把钥匙,对应的钥匙才能开对应的锁。
那么我觉得这个推导就很有意思了,有兴趣的看下思维导图,从左往右推导。
正确答案有24种解法,这里给最简单的一种解法:每个探险家手里拿一把不同的钥匙,比如甲拿钥匙A1,乙拿B1,丙拿C1,丁拿D1,戊拿E1,然后箱子A里放钥匙B2,箱子B里放钥匙C2,C里放D2,D里放E2,E里放A2。这样一个循环,每个独自回来的人拿自己的钥匙开一个箱子,箱子里放着其他箱子的钥匙,再拿这个钥匙开其他箱子,一个个开下去,就能把5个箱子都打开。
能把一个事情讲透,一步一步严谨推理,每一步推理都能平滑过渡,不需要对方有跳跃思维就能理解,甚至是能让计算机去理解这个逻辑,我觉得是一件很厉害的能力,我想,这是需要训练才能掌握得好的能力。
(高盛面试题:有二十五名短跑选手比赛竞争金银铜牌,赛场上有五条赛道,因此一次可以有五个人同时比赛。比赛并不计时,只看相应的名次。假如选手的发挥是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约翰比张三跑得快,张三比凯利跑得快,那么约翰一定比凯利跑得快。最少需要几组比赛才能决出前三名?)
s�J��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