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安生。
最开始看到《七月与安生》的影讯,是在公交车站的巨型海报栏里。记得周冬雨和马思纯依偎在同一个男子的肩膀上相互对视,面容凝滞。似乎在示威,似乎在对抗,欲言又止,心事重重。当时脑海里闪过的情节,应该又是那种两女争一男,为了爱情牺牲友情的烂俗题材。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因为许多小说里这种情节太常见了。后来再一定睛,发现居然是安妮宝贝写的,这让我犹豫了一下。因为虽然不是安妮宝贝的铁杆粉丝,但是她的文字我还是读过一些的,只是未曾读过这一部。
说实话,最早接触安妮宝贝的文章是小学时候看《读者》。由于年龄原因,不喜欢那种纪实性的叙述七八十年代的中篇小说,往往挑那种短小精悍又简洁蕴藉的文章来读,如果再沾染一些风花雪月就更好了。安妮宝贝的文章一般都短促平快,语句凝练却又极具张力,辞藻华美,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当时还特地买了碎花小本,专门誊写一些柔美的词句。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当时的喜好不免有些无病呻吟之嫌,但也确实是一种少女情怀的体现。
其实,最让我扭转对影片烂俗题材看法的关键点,不是安妮宝贝,而是陈可辛。他虽然不是这部影片的导演,但是作为监制出现在了海报的上方。这个重量级的名字一出来,先前的顾虑也就消失殆尽了。不管是十年前的《如果爱》,还是最近几年的《中国合伙人》和《亲爱的》。我相信陈大导演的眼光,也佩服他独特的视角和固执的理念。正因为他的固执,不那么瞻前顾后,才会诞生如此有力度的影片。虽然现在中国的好导演不少,但是像张导这样不拍则已一拍惊艳,几乎零差评的导演也屈指可数了。
好了,即使内心已不再抗拒,但是我迟迟没有看这部影片。
因为我在等。
我在等一个恰当的时机,在等一个安静的午后,在等一束慵懒的阳光。
就在我迟迟未看之时,听说两位女主成金马奖影后了。
在此之前,我去影院看了《我不是潘金莲》。虽然故事很好,圆形水墨画很美,但是并不代表相应的女主就一定要拿奖,只能归功于导演和编剧。再加上整个故事很纪实,没有大起大落,演员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展示演技。
虽然网上铺天盖地都是黑马《七月与安生》的消息,我始终没有点开一个。
我怕被剧透。
我想一个人静静地欣赏。
终于时机来了。
老公出门办事,我一个人在家。
阳光微醺,泡了一杯绿茶,打开了这部迟到了很久的影片。
最开始突兀地交代现实中七月与家明在地铁中相遇,我没有看懂。当画面切换到小时候七月与安生在小树林玩耍时,我才真正被带入了剧情。安生放荡不羁爱自由,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就是人们眼中的“坏姑娘”。但是乖巧懂事的七月并不介意,反而与安生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七月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分享给安生,七月的父母也对安生关怀有加。两个女孩无话不谈,形影相随。爱情萌芽之时,七月与安生喜欢上了同一个男孩,由于男孩的摇摆不定,七月与安生之间开始有了隔阂和间隙,甚至有了误会和争执。最开始相依相伴的影子渐行渐远,在时间的拍打下直至分离。在此期间,七月向往安生的洒脱,安生羡慕七月的安稳。不断尝试,不断告别,不断接受新的生活。多年之后,两颗始终捆绑在一起的心,在漂泊浪迹之后终究团聚。即使有过嫌隙,也曾相互怨恨,但是七月即安生,安生即七月。两个人都在慢慢改变,最终活成了对方的样子。
影片中倒叙插叙相互交映,虚假与真实相互结合。越到后面,越能体会到之前编排的用心良苦。越到深处,越能感受到安妮宝贝的气息与文骨。七月怀孕之后投奔安生,此时的安生与未婚夫经营着咖啡店,过着安稳富足的生活,七月留着泪告诉安生:我恨过你,但我也只有你。这才是历尽沧桑之后最初也是最终的避风港吧。
影片最后的反转令人震撼,也令人深思。与安生相比,七月才是真正的伪装者。从小扮演着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家长面前的乖乖女,似乎从未做过出格的事,按部就班地读书,升学,毕业,工作,在小城市定居。安生出没于混混聚居地,混迹酒吧迪厅,抽烟喝酒,放肆快活。看上去好似安生抢走了七月的家明,其实是安生的忍让与退出,才成全了七月与家明。可惜七月并不满足,她的内心有着与安生一样狂肆放荡的灵魂。她以家明逃婚的借口趁机逃离这个城市,去滑雪,去远洋,丢掉一切的枷锁和重荷,撕掉一切的面具与伪装,轻装上阵,浪迹天涯。
虽然结局并不圆满,七月与安生阴阳相隔。但是安生以七月的名义,继续着她二十七岁之后的生活。
正如安妮宝贝所言,很多时候,一个人选择了行走,不是因为欲望,也并非诱惑,仅仅是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阳光,对美,对痛楚。只愿世间风景千般万般熙攘过后,字里行间,人我两忘,相对无言。有生之年,一起去看看这个美丽易碎的世界。凡有等待,就有启程。
我们之中大部分人都曾是七月,在既定的轨道下生活。表面光鲜,似无苦痛,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然而在灵魂深处,也都藏着一个安生。安生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自由。
然而我们之中,又有多少勇士,敢于冲破现实的桎梏,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只为仅此一次的人生?我们依然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苟且营生,依然憧憬着说走就走的旅行。只是这场旅行的代价太大,返程时间未知,我们又一次犹豫了,徘徊了,顾虑了。现实中羁绊太多,好多事情放不下也忘不掉。我们终究放弃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再一次回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回头望向熟悉的布景,偶然瞥见蜷缩在一隅熟睡的猫咪,好梦正香甜。
很多时候,我们有权利离开,却主动放弃离开,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成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