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长春出差。2019.1.16 - 19 🐟
出发前对这趟旅程抱着很多期待,倒无关学习,全是对新城市的向往和对出差新体验的好奇。
从简出发,连厚衣服都没有带,就这样在两个多小时跨越了20摄氏度。坐车去浦东机场的路上天真好,一路上没有玩手机看了一路的景,高速公路上路灯特别整齐,除了向前延伸的路,就是和路相接的天,不同于太原整天的白茫茫,这边的天是清淡的蓝,加上空气质量好自带清新滤镜,视野都变得清晰,没忍住在车上拍了张照,好天气会让人心情变好。
在摆渡车上等了好久终于登机,除了用餐,一路上睡得昏昏沉沉。到长春时天色挺晚,机场又空旷,天边是从紫色到粉色的渐变,映得路都像是深紫色一样,很有韵味,这是我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
长光所那边的老师来接机,到酒店的路上都没什么车,毕竟机场一般也都位置偏远,温度又低,一路有些清冷,不同于上海的霓虹,沿途整个城市显得有些暗淡,只穿了单件卫衣的我,表示这么冷的天我也不想出门。到达酒店后小小震惊,出差待遇真的不错呀,住在了开元颐居,整个酒店装修很喜欢,楼层的景观也加分。
预料之外的是竟然和三个老师一起去吃了火锅,一个有些惧怕社交从来不会social的我,忐忑又尴尬。不过招待丰盛倒是好好吃了一顿,中间听着老师们聊项目,聊合作,聊实验室培养方式,一边听一边注意给老师们加水(在这里得感谢远远同学的言传身教),开头甚至还小小喝了白酒,有点理解了电视剧里应酬的感觉。
吃完饭回到酒店,没有自己独享一个大床的自由,满都是孤独。这是我第一次自己住外面,全是对过去出去玩的回忆,对我来说真是有些残忍。所以每晚都是打开电视放着声音,各种跟打视频排解失落情绪。
第二天要去听会了,上午是前年项目的汇报,下午是今年项目的申请,大部分都是材料相关,完全不知所云,稍微涉及到光学的比较浅显的,才停下来记一记。不多的几个感兴趣的都是和人工智能挂钩的,看到深度强化学习、训练、数据集等,都觉得好向往呀,还有毕设了解过的图像处理的部分,都是熟悉的喜欢的感觉,拍了些ppt的图,再次感叹什么时候才可以学计算机啊,我也太难了。
虽然没什么时间逛长光所,但能感觉到所不大,绿化还不错,也比较干净,开会的地方是正门刚进去中间的学术交流中心,设计成了半球形,一周是喷泉环绕,外围都是玻璃,能在楼里看到外面的天空。好几个会议室,很商务很精致,甚至有些知识学识碰撞的精英感,毕竟长光所的地位和定位,整体设计让人觉得大气和舒服。
然后去专家公寓吃饭,真是每天最尴尬的时候了,和老师们一起吃饭也太拘束了,唯一的乐趣就是听老师们八卦聊天,打发时光(而且感叹长光所的招待真的好,每天都是十几二十个菜,每顿不带重样的,应该很多这边的特色菜都吃过了)。印象深刻的是有次晚饭不知什么开头,聊起了中国文化,还聊到了夏商周,聊到了丝绸之路,老师们可都是光学和物理上的专家,没想到涉猎这么广,因为不爱好历史,虽然没有全听懂,但也很长见识了,果然专长一处已是可喜,博学多识更加难得了;还有老师聊起回国后下载很多文献居然被FBI的邮件警告提醒,在国外被偷包等,原来新闻和纪录片里看到的都是真的;聊起复旦的衰落是因为格局,四个校区的分散投入,交大物理的赶超和教师制度的严格等等...看到了老师们不同于学术上认真的样子,对呀,其实我们也都是平凡的人,也都会有生活日常上平凡烟火气的一面。
第二天就是上午的论坛交流和下午的参观了,上午的汇报分享全部没有接触过相关,再加之导师已经提前回去,我就更没有心思全听下来了,最受打击的是在楼里转的时候碰到长光所的专家,礼貌的打了招呼,老师竟然问我是不是少年班的...一定是我穿的太幼稚了,太挫败了,果然这种正式的场合一定要注意穿着的啊,怎么也得成熟一些吧,怎么这么休闲的就来了。
下午是参观部分,真的很涨知识了,印象最深刻的是好几米的反射镜,好像是用在卫星上可以观测到地面的,拍的图都好清楚啊,据说这样的东西做出来运送到目的地时要专车护送和清路的。好几个实验室看下来最大的感受是,研究所真的是在做研究做大工程啊,接轨最前沿最尖端,可能整栋楼的设计都是为了做出某一个东西,很正式,很动真格,很大气,很🐂🍺。相比而言,突然觉得高校的有点不够气势了。不过也因为专注科研吧,整个所人都不多,也有些冷清,少了大学的底蕴和文化,也不够热闹和丰富,倒是单调了些。
晚上和本科同学吃了饭,总算在东北吃了烧烤,去了桂林路,小吃街,长春的晚上真的冷啊,薄棉袄都瑟瑟发抖。地铁上人也不多,可能气温太低,大家都行色匆匆的。回去冲个热水澡,睡个好觉。第二天中午的飞机回上海。
长春的天真的好,每天中午都是像漫画一样的蓝天白云,棉花糖一样立体,本科四年在榆次享受雾霾,现在出来每每看到这样的天都想要拍照,好看的有些不真实,晚上天色暗下来后也仍然能看到很多云朵。每天早上在酒店醒来,看着阳光从窗外洒进来,小确幸,每天都在想,这就是我理想中未来家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