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曾经是TOP SALES -jeff
我在北方呆了三年后,于2002年3月份来到上海,一直到现在都基本是呆在上海。且不说为上海贡献了多少的GDP,上海的城市建设里也有我贡献的一份税收,我常常以此来安慰自己,觉得我并没有亏欠脚下这座城市。但这座城市始终都不能接纳我,一直都把我当成外人,让我只能在这座城市飘来飘去,无法安定下来。魔都,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如果你没有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又没有一个稳定的职业,那么你到一个陌生城市的第一份工作大致是销售。很多老司机都说:“销售是蛮锻炼人的,做老板的有70%以上都是销售出生。”这样的鸡汤也不知被灌输了多少次,当初我选择做销售似乎也是出于这种惯性思维。
那一年我放弃了北方的工作到上海,就是打算从零做起。从零做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别是对于做什么职业的选择可以说是非常的艰难。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当时我面临的也是这样的尴尬与困境。
其时的魔都对我来说尚且比较陌生,因为是刚从另外一个城市飘过来,尽管这里有我众多的老乡们。在一座特别是不很熟悉的城市里,又面临着生存的压力,三天没有找到工作心里就着急。那年代资讯尚且不发达,信息也远不如现在这般的透明。记得当时为了找工作,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报纸这种途径,我那时买的主要是《人才市场报》。其实那时候的中介机构也是蛮发达的,劳务介绍所到处都是。但网络还只是刚刚萌芽,马云也不过是杭州城的屌丝一枚,如果当时在上海碰到他,也不一定会鸟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巴结他都巴结不上了。但我不屑去坐劳务介绍所找工作,骨子里感觉自己多少还是个“人才”,有点旧知识分子的清高,尽管现在看来屁都不是。
虽然泱泱大国人才济济,但市场上对于“人才”永远都有缺口,充满诱惑的各类招聘信息也总将报纸填得满满当当的。
《人才市场报》我手里拿了好多份,虚位以待的职位成千上万,不是因为我挑剔,而是那众多的职位中绝大部分都不适合我。我感慨,太多的选择有时候反而没有选择。挑来挑去挑去挑来,时间一天天过去,希望变成失望,失望之余又萌发出新的希望。
这一天,我还是很机械地买了份人才报,逐字逐句地搜索,企图发现新大陆。一则很醒目的招聘信息吸引了我的眼球:美国亨氏电讯招聘电话销售!“亨氏?”我的第一反应是大名鼎鼎的亨氏营养米粉。可能是亨氏集团旗下的公司吧,一看条件,待遇什么的,都还蛮不错,还是外企,觉得蛮高大上的。好,先过去看看再说,反正又不会损失什么。
就这样,我开始了在这个城市的第一份工作,也开启了我的第一份销售工作。
在这个城市做销售,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三个阶段,也既是在三家不同的公司,做三种不同业务的经历,它们分别是:1.做美国华人市场电话销售;2.纳税人俱乐部做财税培训的课程销售;3.金融方面的销售业务。
做美国华人市场电话销售
按图索骥,我找了过去,公司在浦东八佰伴后面,果然上档次。面试,通过,然后就是入职,培训什么的走流程。后来才知道,这家公司其实跟亨氏集团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只不过是位洛杉矶的华人办的一家私人销售公司,利用大陆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做美国公司的业务代理。
公司名称叫Acceris,一开始感觉蛮拗口,叫了几次也就慢慢顺口了。公司主要做北美市场华人业务,推销International Call(国际长途)和当地的 Local Call(地方电话)针对北美的华人市场销售“通讯计划”,就像中国电信或移动的“套餐”。美国的通讯业非常发达,市场竞争也很充分,不像中国基本是电信垄断了。譬如地方电话(LOCAL CALL)的运营商有SOUTH WEST BELL , AT&T, VERIZON等好多家,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电讯公司,他们既做国内国际长途业务,也做地方电话业务。但你不一定非得在一家被限制死,你的电话套餐可以在那些有线路的公司间自由转换。就像我们的宽带可以选电信,选移动,选联通,还可以选长城等等。
各家公司提供的PLAN(计划套餐)不一样,有些公司有MONTHLY CHARGE(月费),有些则是FREE(无月份)的。打电话按照分钟计费,不打的话连BILL(账单)也没有。因为美国人那个年代手机就基本普及了,所以没有月费的计划套餐也蛮受欢迎,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空中飞来飞去很少在家的人。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是信用社会,他们对个人信用(CREDIT)非常看重,一个人一旦失信进入了“黑名单”,就会非常麻烦,那么他在以后的社会生活方面简直可以说寸步难行了,驾照考不了,电视电话装不了,借钱更不可能,连车辆的保险费都会相应升高。中国现在也在逐渐建立信用体系,失信的老赖连高铁都坐不了。美国人非常害怕电话费的账单忘记付,钱是小事,失信是大事。所以,电话座机用得少的人家,希望没有月费的计划套餐,省得影响自己的信用。但他们很多人家还是喜欢保留电话座机,而不像中国很多人家里电话都停掉了。
我们所售卖国际长途套餐的线路公司Acceris是加州洛杉矶的一家小电讯公司,据了解它租用了西南贝尔的CABLE(光纤)线路,推出的一套针对华人的国际长途优惠套餐,从美国打中国大陆或者台湾,香港的长途电话都非常优惠,故而很受当地华人欢迎。美国的电讯发达,经营线路的公司繁多,故而各有各的优惠计划。所以,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电话销售可以说是做销售的基础,也是非常有效非常简单经济的销售方式。在国内做电话销售我们觉得习以为常。然而从中国打电话到美国去,并且是帮美国公司做业务,当时看来有点神奇。甚至我们很多顾客得知电话是从中国的上海打过去的,也非常惊诧。我们在电话里向我们的CUSTOMER(顾客)推销PLAN(计划)。如果顾客同意将线路转到我们公司,我们就问对方索要个人资料,填写ORDER FORM(销售订单),填好后交由客服人员去办理COMFIRM(公证),并进行录音,然后才能提交到地方电话公司办理转线业务。
做过电话销售的人都知道,电话销售看起来很轻松,既不需要到外面风里雨里跑去见客户,自己也没有任何业务开支。但电话销售的心理压力也蛮大,被经理像赶牛一样地赶着一刻不停地打电话,前一个电话刚挂掉,后一个号码就要立马拨出去,否则经理看到会给WARNING(警告)。故而我们一上午能拨出300-400通电话,到下班时候脑袋都嗡嗡作响。
从中国打国际长途到美国去做销售,必须符合美国当地的作息时间。因为中美在地理位置上刚好是对立的,我们跟纽约的时差刚好是12小时。这里顺便还要提一下,美国不像中国统一的北京时间,从上海到新疆西藏都好用。但美国大陆分了四个时区,从东部的NEW YORK (纽约)到西部的CALIFORNIA(加州)共有4个时区,分别叫做“东部时间EST”,“中部时间CST”,“山区时间MST”以及“西部时间,又称太平洋时间PST”,从东到西一次递减一个小时。就是说当纽约早上9点时,加州还是凌晨6点。这种时区的划分也没有什么不对,只不过从我们的角度去看有点难适应。但对于电话销售来说,时间必须要把握好分寸,你不能在他们休息的时候去打扰,否则客人可能会COMPLAIN(投诉)到FCC(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联邦通讯管理委员会,公司就可能面临罚款,SALES(销售人员)也可能会产生CHARGE BACK (拒付)而被罚。按照美国联邦通讯法,当地时间晚上9点以后是不允许进行电话销售。故而,我们的工作时间是到中午12点(加州晚上9点)。
做美国的电话销售还有一种电话需得格外谨慎,这种号码叫做“DO NOT CALL LIST”,也就是在联邦通讯管理委员会登记备案了“不可以再打广告电话”的号码,如果打到了被投诉,公司也将面临高额罚款。“DO NOT CALL LIST”虽然是雷区,但还是动不动就会被我们打到。打到了人家也不一定会真的去“有关部门”投诉你,除非这个客人被反复骚扰或者因SALES的态度恶劣而惹恼了,这时,客人会对通话过程录音留证据。有很多客人会善意地提醒你,说他的电话不允许推销,让我们从名单上划掉。可见,很多的华人还是蛮有人情味的,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会轻易为难同胞。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美国的华人在那边以白人为主流的社会阶层里,只能算是三等公民,地位甚至比不上当地的黑人(因为黑人过去早,在美国的势力也蛮强),故而他们一般不愿意惹是生非,而是闷声发财。
很多人以为,做美国市场的业务,那英语是必须666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像我们很多SALES一开始的时候英文是很烂的,有些人后来在实践中边做边学了一些,但离FLUENT(流利)和PROFESSION(专业)都还差的较远。做业务也不一定需要有非常专业的英文,因为大部分的交流其实都是用普通话去完成,而且做订单也基本是用普通话就OK了,因为我们的目标市场是华人圈。在美国的华人,早期的移民很多是劳工或者过去开餐馆什么的。有些人是随孩子过去的,而且他们生活的圈子也多在CHINA TOWN(唐人街)里,根本不在说英文的环境里,所以他们很多人根本就不会英文。而后来的新移民则多是留学生,英文底子都不错,至少考了TOFEL(托福)。
我在学校的时候英文是弱项,不及格才是正常的,偶尔考试能及格那可能是运气好,撞大运,瞎猫碰到死耗子了。进入这样一家做美国市场业务的公司,英语好的人有天然优势,打电话,查询资料,下载电话号码,回访,熟悉计划还有填写销售订单什么的,其实都需要用到英文。既然打算在这家公司做,形式逼迫人,硬着头皮也要去拼命学点。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发现以前生涩难懂的英文竟然不再是让人望而却步,很多单词,短语,句子,口语等都被一点一点地突破,做业务的障碍也在逐日递减。但在说普通话的大环境里,再怎么学习,英文提升也十分有限。
业务做的好跟几个方面有关系:1.业务的熟悉程度;2.电话名单的质量;3.电话通话量(有效通话是有概率的);4,不断地总结;5,老客户转介绍。时间长了,上述的经验不但总结出来,而且在实践中经常会去运用,出业绩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实际上,这些都是做电销的普遍规律,把上述几点掌握了并加以运用,业绩都不会差。很当然,还需要一点坚持。
成为顶级销售的原因之一有时候不一定是因为你真的非常牛逼,而可能是那些原先比你厉害很多的人后来都相继离开了这个行业。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我后来终于成为公司里业务娴熟,业绩出色的TOP SALES,手里也积累了一定的客户量,以至于后来自己有胆量有底气去自己接业务单干。做销售的秘诀之一是坚持,不断的坚持,当你积累到了足够的经验,客户和相关的业务足够熟悉了,在各方面都游刃有余时,业绩便水到渠成了。
2004年底,我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跟着一个朋友做去了,做的业务也还是差不多,也还是北美的华人市场。朋友搞了个小公司,邀了七,八个人,多是从上家公司过去的业务精英。大家都是轻车熟路,自然业绩也都不差。因为前期有一定的积累,厚积而薄发,在七,八个人里,我也算是销售高手。
二零零几年的时候,在美华人总数量大概是两百多万,包括老移民,还有香港,台湾移民过去的,在整个美国社会占比不到1%。所以,单项业务的市场容量是非常有限的。而其时我们代理的那家公司推出的电话计划套餐,优势也就是针对华人打国际长途。这种业务做了一段时间后,市场就越来越小,越来越难做。后来,美国那边的老板也感觉这个市场已经做的差不多了,有必要转型去开拓新的业务了。于是,我们又开始了一项新的代理业务,去推销一家叫“I TALK BB”的网络电话公司的电话套餐及设备。
I TALK BB 公司也在加州,同样是一家华人经营的网络电话公司,“BB的意思就是BROAD BAND(宽带)的缩写”。推出的套餐也非常诱人--$29.99包月计划,可以UNLIMITED CALL(无限制拨打)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十多个国家的国际长途电话。这家公司之所以话费如此低廉,因为是通过网络拨打,走的是INTERNET线路,但需有一个DEVICE(装置)接上网络。在网络稳定的情况下,通话质量也非常清晰,打国际长途和地方电话都没有一点区别。但网络不稳定的时候,通话质量也就非常糟糕,有的顾客因此而有怨言。
网络电话的DEVICE需要在电脑上进行设置,要有一些网络基础,这也让部分顾客很为难。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说,中国发展怎样怎样快,似乎综合实力已经超过美国了。但美国毕竟是老牌的发达国家,底子扎实,各个行业竞争充分,像这种网络电话到现在中国都还没有推出来,尽管他们使用的DEVICE就是中国大陆生产的。
网络电话卖了一段时间,同样感觉市场接近饱和了,很多人不是这样原因就是那样原因不愿意换,用了各种销售技巧收效甚微。于是,我们的幕后大BOSS又给我们推出新的业务--“Great Wall Package长城平台电视节目套餐”,同样还是针对美国的华人市场。
长城平台电视节目是CCTV的国际台推出的针对北美华人的节目套餐,在北美地区是在
Ecostar公司旗下Dishnetwork平台向华人播出,通过Satellite dish(卫星天线)接受节目,包括CCTV4和CCTV9在内的五个中文CHANNEL(频道)套餐。当时的计划也蛮诱人,基本月费也是$29.99,设备安装都是FREE(免费)的,装好后另外还送$100的CHEQUE(支票),所以很多华人也都纷纷响应。但收看这套节目需要在房顶上装个DISH(接收信号的蝶型天线),对于大多数是租赁房的人家还是蛮麻烦的,有些是必须跟房东商量,有些还需得经过小区的物业管理同意才可以装。还有些客户,障碍基本扫除了,但是碟子的方向不对,接收不到信号,就只能遗憾作罢。对我们来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客户订单又CANCEL(取消),如同煮熟的鸭子飞走了似的不是滋味,心情非常沮丧。但对于一个老销售人员是非常正常不过的事,我们也能很快从情绪的低谷中反弹,抛开烦恼继续一路向前。
其实在美国,华人们都很忙,看电视对他们简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勤劳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优秀品质,中国人不管到哪里几乎都能保持勤劳的本色不变。老移民很多做餐饮,新移民搞科技和教育的偏多,他们很少看电视。有些人装长城平台套餐说是给家里老人看,还有些人说是为了让小孩学习汉语。成年人很少看电视,他们要么在工作,要么在学习。怪不得,中国人到哪里都能混得风生水起,都能出人头地。
在美国的华人移民中,广东人居多,很多都是早年过去的老移民,他们中很多人甚至根本不懂英文,只会讲粤语。而他们生活的圈子也是他们的老乡圈,大多生活在CHINA TOWN(唐人街)里,很难融入白人为主的主流社会。其次就是福建人,严格讲是闽南人。据说闽南一带的年轻人,要么在读书,要么在全国各地做生意,要么就出国。现在来讲,闽南人,广州人和温州人都是颇有商业头脑的,做大BOSS的也特别多。广东和福建到美国经营餐馆的也特别多,以前很多的留学生勤工俭学就多在中餐馆打零工。台湾,香港移民到美国的有做商业的,也有很多在教育领域,可能是因为早期港台的教育比大陆要领先的缘故。上海和北京移民美国的也不在少数,他们多是新移民,文化素质高,经济方面条件也不错。像北京的移民中很多是从清华北大留学过去的,留着留着就被美国吸引住了,申请了绿卡,成了香蕉人。上海人也是,除了投资移民,就是过去上大学的。看看现在上海的小学和中学,哪家的娃娃不是指望长大后出国留学,甚至是直接移民。天下闻名的清华大学更是被叫做美国的预科班,我们接触到的很多大学教授,在美博士,科研工作者等等,很多都是从上海或北京过去的。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我们不要以为那些科学家,博士什么的都高高在上,都非常傲慢,其实很大一部分是我们误解了。科研人员专注于工作的同时,平时跟外人交流较少,如果投机的话,他们都非常乐意跟你聊。有句话叫做“美国的智慧在华人的脑袋里”,美国能有今天这般的高度发达,还真得好好感谢咱们中国人,尤其是北京人和上海人。
广东人和香港人喜爱看粤语节目,粤语节目是由另外一家叫TVB的公司提供的,他们播放平台叫做Jadeworld package (翡翠电视),也有部分人爱看PHINEX TV (凤凰卫视)。另外台湾人喜欢看东森新闻等。那些都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但那些电视平台又都在一点一滴地侵蚀我们的市场,拉拢我们的客户。这是市场行为,大家都在竞争,顾客也在这些平台间挑来选去。后来又出现一家叫做KYLIN TV(麒麟电视)的网络电视可谓是一匹黑马,它7*24小时不间断提供很多中文节目,对传统的卫星电视市场冲击力度蛮大,卫星电视可谓日薄西山,市场岌岌可危。
到2008年下旬,随着北京奥运的结束,卫星电视市场也感觉基本饱和了,很难再做到新客户,要么就是已经安装好了,要么就是装不上,要么就是广东台湾等地爱看粤语节目的客户。我们开始意识到这个市场上一时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产品,就打算放弃另谋他途了。那一刻,心里难免有一种惆怅和失落感,毕竟跟美国华人市场打交道打了5-6年,对业务和市场都已经很娴熟,也有颇多的积累。回想自己从一开始的坐席代表,什么都不懂,仅凭一点努力和信念,一坚持就是好多年。到后来,成为公司总监(一,二十人的小公司),承担了公司RECRUITMENT(招聘),TRAINING(培训),MANAGEMENT(管理),TECHNICIAN(技术员),CUSTOMER SERVICE (客服)等系列工作于一身。再后来,自己承揽业务,自己单干。从菜鸟做到老鸟,月收入也从几百DOLLAR增长到上千DOLLAR,无一不是自己努力和坚持的结果。什么都熟悉,都顺畅,对这块市场爱恨情仇也纠结在心,现在却要放弃,要割舍,多少还是有点难受。但情怀归情怀,痛苦的现实还必须接受,美国的大BOSS都打算放弃,我们大陆的销售人员哪有回天之力。没办法,只好认了,重新找出路。
做企业财务管理的纳税培训
2008年下半年,做了多年的美国华人市场业务基本宣告结束,一时也不知道该干嘛,于是想到回家调整一段时间,再找机会,东山再起。现在看来,当时选择回家是错误的,当时如果一直留在上海,并且果断转型,也不至于后来找不着方向。
转型是痛苦的,一切都要从新开始,从零做起。以前积累的客户,业务知识,市场等等通通都作废了,一丝一毫都用不上。以至于在后来的三,四年间,我换了好几种工作,跳了很多家公司,也难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
2010年,沉寂了一年多之后,我选择再度到上海寻找机会。也就是那一年,我在一家叫“纳税人俱乐部”的财税培训机构任职,还是从底层业务员做起。
纳税人俱乐部公司叫“大成方略”,总部在北京,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及咨询服务的机构。我们的客户都是一些企业的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财务副总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跟机构打交道比个人打交道感觉要靠谱一些,只要企业有需求有预算,那他们会按照他们的流程成为你的客户。你除了做好服务外,就是要有耐心去等。
在纳税人俱乐部工作了几个月后升团队主管,带了5-6个弟兄共7,8杆枪。做了大约一年左右,感觉发展遇到了瓶颈,再努力也很难有太大的起色和发展,那不是我喜欢的工作方式和理想的职业归宿。思考良久,最终决定还是要再跳一跳。但在那家人数不是很多的小公司里,大家过得还是蛮开心,虽然挣钱不是很多。企业文化也不错,大家经常在一起分享业务方面的经验和心得,组织各种活动,一起外出展业等等。
做金融业务
有人说,你到上海来,不做金融做什么呢?!
可惜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太晚了,因为我过去的圈子决定我耳目闭塞,对主流职业圈的信息知之甚少。也许过去曾经听到过,但没有敏感度,听听也就过去了。在对比了很多行业后,我选择了做金融。因为金融的职业门槛可高可低,金融的范围也非常的宽泛,只要你愿意去做,业务还是有得做的。
做金融,从哪里做起?2012年正值P2P金融方兴未艾,很多新兴的金融平台一夜之间冒出来,金融业很火爆,也很疯狂。
那一年,我找到一家叫“新新贷”的公司,做小额无抵押借款业务。
刚刚踏足金融行业,也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重头开始。于是,跟着老员工每天在外面跑,不是跑同业公司,就是跑陆家嘴的人民银行,以期结识更多的同行业务员,希望那些手里撰着大把客户的同行们能行行好,发发善心飞飞单。那两年时间,基本都是在车上度过,不是公交就是地铁。不是拜访同行,就是到客户处拿材料。总之,那几年里,每月的车旅费都要要几百,电话费也要好几百,刚开始做业务挣点钱基本都开销掉了。
一段时间后,开始有点积累,业务基本熟悉了,渠道渐渐开发出来了,在业界的名声也不错,有几个关系比较维护得不错的同行好友也都一起共享客户资源。后来,我干脆专门做小微企业法人客户,而那些个人客户干脆一律婉言谢绝,以至于后来很多同行们都知道我只做法人不做个人客户。做法人客户和个人客户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一样,但审批的额度相差很远,当然做法人客户更占优势,容易出业绩。
那时候,我们就希望市面上能有新的平台开业,到一家新平台,过去的同事就很多能成为渠道,这就是我们跳新平台的原因。而每跳一次,你的合作渠道自然而然就多了。
2013年,深圳中兴通讯旗下的金融平台--“中兴微贷”在上海落户,我们得到消息,马上过去报名。对平台来说,它们当然喜欢我们这些手里有客户,有渠道,又无需经过培训的业务员,过去了直接出业绩,大家皆大欢喜。新公司很多人都去应聘,公司一下子就聚集了80多人。第一个月里,我的个人业绩在公司做到了前几名,得到公司的奖品和表彰,公司管理层也对你另眼相看。
后来没多久,公司内部有些变化,我们组有好几个人相继离职,我也是其中之一。离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反正当时是觉得做的不太爽。但现在看来,认为那些情况再正常不过。人就是这样,身处其中都不满足,等出来后才能正视。
做销售做了十多年,也大致换了几种截然不同的产品,做了截然不同的市场,也曾经取得过比较辉煌的业绩,从业务员,总监,团队经理,TOP SALES等等,一个正常业务人员经历过的基本都经历过。做销售不是门槛很高的职业,但要将一种业务做得非常的纯熟,需要一定的积累和沉淀,要积累经验,人脉,要熟悉产品,要主动出击找客户找渠道,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在某一个认定的行业里不轻易放弃,才能渐入佳境,成为顶级销售。而我虽然几次都有成为TOP SALES的可能,但一次又一次放弃,一次又一次重新做起,以至于到现在距离目标尚且遥遥无期。
2014年转入做私募的时候,虽然仍旧是在金融的圈子里,但与之前的小微信贷是截然相反的市场。以前都是缺钱的客户,现在需要找有闲散资金的有钱人。由于我之前并没有在财富端进行基础展业,没有客户的积累,故而业务进展缓慢。我想,可以从做渠道试一试。但最初我连该找什么样的渠道也没谱,只是在随后的工作中慢慢有所领悟。我于是梳理上海的三方机构等,试图从渠道方面打开局面。但2014年开始,国家对金融的监管渐渐趋紧,陆续有不规范的资金平台出问题,三方公司对产品的把控也非常谨慎。现在的市场上并不缺钱,当然也不缺好的产品。但整个市场环境让投资人,三方公司,销售人员都不得不谨慎从事。大家都是既希望挣钱,更把安全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对于新平台,大家都抱观望态度。说来富有戏剧性,我一个做资产管理的朋友让我过去给他帮忙,帮他找的渠道不仅给他包装了产品,还包销了全部6000万!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行。
做了这么多年的销售,说做的好也谈不上,比我做得更好的人多的是。说做的不好,也不至于,至少在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业务领域,我的业绩都足以证明我曾经辉煌过。说做销售需要外向型性格,那也是扯淡,根本不懂销售。外向型性格不是决定性因素,而只是有优势。倘若如此,我也就没有资格谈论销售,更遑论成为TOP SALES 。销售并不是说服别人接受,而是要去帮助别人,提供关怀,使人受益。市场定位,顾客定位,客户名单,找到决策人等等。做销售要花心事,要思考,要总结,更重要的是选对方向后不断地坚持!
跳出圈子看圈子,才能看明白,才会有所领悟。当年之勇现在不值一提,也许,若干年之后,我也可以说,我曾经是TOP SALES !
04-02-2018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