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造假毁信誉,流量明星毁文艺
彭钰 高一(1) 43
明星们获取关注,真的只能靠“流量”吗?
明星们流量造假的信息层出不穷。为了获取关注度,明星们雇佣水军为自己的微博刷流量,粉丝们也争先恐后,尽自己所能帮偶像“转发”、“点赞”,自己还认为自己的行为毫无过错,然而靠欺骗方式刷流量就是一种“帮助”吗?
流量造假,这是一种不诚信行为,会严重损害社会信誉。纵观娱乐圈,前有六小龄童大打“吴承恩”牌谈“西游”,后有翟天临伪造博士文凭抄袭论文,构造“学霸人设”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流量获取利益。流量造假行为也是一样的,一条微博得到几百万,几千万的转发,实质可能是几句毫无意义的流水账,坐拥几千万粉丝的偶像,演技不过尔尔,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不公平竞争的行为,势必会扩大娱乐圈的黑幕。
从根本上来说,流量造假是“唯流量论”造成的。在这个娱乐信息充斥荧幕的花花世界,大量信息让人们应接不暇,那么该如何取舍?不少人选择了按照流量排行,认为能吸引很多人的一定是好的,而这种“唯流量论”不仅造成了 “流量造假”问题,它自身就是一个畸形产物。
其实,“唯流量论”的问题并不比流量造假少。俗话说“曲高和寡”,诚然,社会上既需要高雅的阳春白雪,也需要通俗的下里巴人,但当通俗压倒高雅,成为充斥荧屏的主流时,当有颜值没演技的小鲜肉一次次地成为最受欢迎明星,甚至登上央视的舞台成为青少年的“榜样”,问题就出现了......
“唯流量论”中唯粉丝多少的论调,正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罪魁祸首。高雅的文艺作品本来就不靠哗众取宠来吸引观众,而“唯流量论”靠流量标题吸引走了一批高雅作品的潜在欣赏者,如此恶性循环,不仅销蚀了个人生命的质量,破坏了文艺公平竞争的氛围,还钝化了国家民族的锐气。
历史已将沉迷于低俗艺术的后果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伶官传序》中说“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从古至今,多有朝代因沉迷低俗享乐而灭亡,有史为鉴,我们万万不可重蹈覆辙。
因此,我们不仅要对流量造假进行抨击,还要双管齐下,改变“唯流量论”的错误导向。国家在加强对流量造假现象监管的同时,要大力弘扬优秀文化;明星们除了要坚守诚信底线,还应尽公众人物责任,提高自身演技而不是靠流量赚取吸引力;粉丝们也要提高鉴赏能力,从单纯追捧到欣赏文艺与内涵。诸此种种,方可袪除流量误区,还娱乐圈一片净土,还高雅艺术一方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