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向皇帝上书的女人们(魏晋南北朝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文昭甄后

后中山无极人。建安初为袁熙妻。冀州平,文帝纳之,生明帝。黄初二年赐死。明帝即位,尊谥曰文昭皇后。

◇奏辞迎诣行在(黄初元年)

妾闻先代之兴,所以飨国久长,垂祚后嗣,无不由后妃焉。故必审选其人,以兴内教。今践阼之初,诚宜登进贤淑,统理六宫。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寝疾,敢守微志。(《魏志·文昭甄后传》注引《魏书》)


上书原因:曹丕登基后想要立甄氏为皇后,甄氏上表推辞。


结果:不久之后甄氏被赐死,曹丕册立郭女王为皇后。



《晋书·愍怀太子列传》:

将以庶人礼葬之,贾后表曰:“遹不幸丧亡,伤其迷悖,又早短折,悲痛之怀,不能自己。妾私心冀其刻肌刻骨,更思孝道,规为稽颡,正其名号。此志不遂,重以酸恨。遹虽罪在莫大,犹王者子孙,便以匹庶送终,情实怜愍,特乞天恩,赐以王礼。妾诚暗浅不识礼义,不胜至情,冒昧陈闻。”诏以广陵王礼葬之。


上书原因:司马遹被害死后,本应该按照庶人的礼仪安葬他,贾南风上表请求以王礼仪安葬司马遹。


结果:最后皇帝下诏以广陵王的礼仪安葬司马遹。



《晋书·列女传》:

张茂妻陆氏,吴郡人也。茂为吴郡太守,被沈充所害,陆氏倾家产,率茂部曲为先登以讨充。充败,陆诣阙上书,为茂谢不克之责。诏曰:“茂夫妻忠诚,举门义烈,宜追赠茂太仆。”


上书原因:陆氏的丈夫张茂为人所害,陆氏报仇后为丈夫上书伸冤。


结果:皇帝下诏褒奖了张茂和陆氏夫妻。



《晋书·列女传》:

刘聪妻刘氏,名娥,字丽华,伪太保殷女也。幼而聪慧,昼营女工,夜诵书籍,傅母恆止之,娥敦习弥厉。每与诸兄论经义,理趣超远,诸兄深以叹伏。性孝友,善风仪进止。聪既僭位,召为右贵嫔,甚宠之。俄拜为后,将起凰仪殿以居之,其廷尉陈元达切谏,聪大怒,将斩之。娥时在后堂,私敕左右停刑,手疏启曰:“伏闻将为妾营殿,今昭德足居,凰仪非急。四海未一,祸难犹繁,动须人力资财,尤宜慎之。廷尉之言,国家大政。夫忠臣之谏,岂为身哉?帝王距之,亦非顾身也。妾仰谓陛下上寻明君纳谏之昌,下忿暗主距谏之祸,宜赏廷尉以美爵,酬廷尉以列土,如何不惟不纳,而反欲诛之?陛下此怒由妾而起,廷尉之祸由妾而招,人怨国疲,咎归于妾,距谏害忠,亦妾之由。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妾每览古事,忿之忘食,何意今日妾自为之!后人之观妾,亦犹妾之视前人也,复何面目仰侍巾栉,请归死此堂,以塞陛下误惑之过。”聪览之色变,谓其群下曰:“朕比得风疾,喜怒过常。元达,忠臣也,朕甚愧之。”以娥表示元达曰:“外辅如公,内辅如此后,朕无忧矣。”及娥死,伪谥武宣皇后。


上书原因:十六国时汉国昭武帝刘聪立刘娥为皇后,并建造凰仪殿让刘娥居住,陈元达为此极力规谏,惹得刘聪大怒之下要杀了他,刘娥命人停止行刑,并亲自上表给刘聪。


结果:刘聪看了刘娥的上表大惊,把这篇谏疏拿给陈元达看,并说道:“朝廷有你这样的大臣,后宫有皇后这样的女子,我可以没有顾虑了。”



《晋书·苻生列传》:

初,生将强怀与桓温战没,其子延未及封而健死。会生出游,怀妻樊氏于道上书,论怀忠烈,请封其子。生怒,射而杀之。


上书原因:樊氏的丈夫是前秦将军强怀,在与桓温的大战中牺牲,其子强延应该袭封将军,却因正值苻健薨逝未得袭封。新帝苻生出游,强怀的的妻子樊氏在路上向其上书,请封忠烈之后。


结果:由于阻滞了苻生的游兴,他大怒之下操起弓箭就射杀了樊氏。



《晋书·列女传》:

苻坚妾张氏,不知何许人,明辩有才识。坚将入寇江左,群臣切谏不从。张氏进曰:“妾闻天地之生万物,圣王之驭天下,莫不顺其性而暢之,故黄帝服牛乘马,因其性也,禹凿龙门,决洪河,因水之势也;后稷之播殖百谷,因地之气也;汤武之灭夏商,因人之欲也。是以有因成,无因败。今朝臣上下皆言不可,陛下复何所因也?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犹若此,况于人主乎!妾闻人君有伐国之志者,必上观乾象,下采众祥。天道崇远,非妾所知。以人事言之,未见其可。谚言:“鸡夜鸣者不利行师,犬群唣者宫室必空,兵动马惊,军败不归。”秋冬已来,每夜群犬大嗥,众鸡夜鸣,伏闻厩马惊逸,武库兵器有声,吉凶之理,诚非微妾所论,愿陛下详而思之。”坚曰:“军旅之事非妇人所豫也。”遂兴兵。张氏请从。坚是大败于寿春,张氏乃自杀。


上书原因:十六国时前秦宣昭皇帝苻坚想要攻打东晋,朝臣们极力劝止没用,张氏也上疏进行劝谏。《文章辨体汇选》中记载张氏的这篇上疏名为《谏伐晋书》。


结果:苻坚认为军事不是妇人能干预的,还是执意发兵。符坚大败后,主动随军的张氏自尽身亡。



《通典》:

晋咸和五年,散骑侍郎贺峤妻于氏上表云:“汉代秦嘉早亡,其妻徐淑乞子而养之。淑亡后,子还所生。朝廷通儒移其乡邑,录叔所养子,还继秦氏之祀。”


上书原因:散骑侍郎贺峤妻于氏因为无子,贺峤的哥哥将自己与陶氏的第四子率送给于氏抚养,后来贺峤的小妾张氏生子纂,陶氏便要求将儿子率归还给自己,两方争执不下,于氏遂上表晋成帝请其断定不该将率归还本宗。


结果:博士杜瑗与廷史陈序赞同于氏,尚书张闓与丹阳尹蔡谟赞同陶氏,双方各执一词。



《世说新语·贤媛卷》

赵母嫁女,女临去,敕之曰:“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邪?”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列女传曰:“赵姬者,桐乡令东郡虞韪妻,颍川赵氏女也。才敏多览。韪既没,文皇帝敬其文才,诏入宫省。上欲自征公孙渊,姬上疏以谏。作列女传解,号赵母注。赋数十万言。赤乌六年卒。”


上书原因:东吴孙权想要讨伐公孙渊,而且是御驾亲征,赵姬因此上疏劝谏。


结果:经过朝臣和赵姬的劝谏,孙权打消了亲征的想法。



《宋书·彭城王义康传》:

世祖大明四年,义康女玉秀等露板辞曰:「父凶灭无状,孤负天明,存荷优养,没蒙加礼,明罚羽山,未足敕法。乌鸟微心,昧死上诉,乞反葬旧茔,糜骨乡壤。」诏听,并加资给。


上书原因:彭城王刘义康被宋文帝赐死,其女刘玉秀等人上疏,请求让父亲归葬宗族墓群。


结果:宋孝武帝答应了她们的请求。



《宋书·孝武十四王列传》:

东平王子嗣,字孝叔,孝武帝第二十七子也。大明七年生,仍封东平王,食邑二千户。继东平冲王休倩。休倩母颜性理严酷,泰始二年,子嗣所生母景宁园昭容谢上表曰:「故东平冲王休倩托荄璇极,岐嶷夙表,降年弗永,遗胤莫传。孝武皇帝敕妾子臣子嗣出继为后,既承国祀,方奉烝荐,庶覃遐庆,式延于远。而妾颜训养非恩,抚导乖理,情阙引进,义违负螟。昔世祖平日,诡申慈爱;崩背未几,真性便发,犹逼畏崇宪,少欲藏掩。自兹以后,专纵严酷,实显布宗戚,宣灼宫闱,用伤人伦,爰恻行路。妾天属冥至,感切实深,伏愿乾渥广临,曲垂照赐,复改命还依本属,则妾母子虽陨之辰,犹生之年。」许之。其年赐死,时年四岁。


上书原因:宋文帝之子东平王刘休倩早夭,宋孝武帝便将自己的儿子刘子嗣过继给东平王,但刘休倩之母颜美人对刘子嗣十分严酷苛刻,谢昭容忍无可忍请求将刘子嗣归还到自己名下。


结果:宋明帝答应了谢昭容的请求,并将年仅四岁的刘子嗣赐死。



《宋书·后妃列传》:

太宗以此表遍示诸主。于是临川长公主上表曰:「妾遭随奇薄,绝于王氏,私庭嚣戾,致此分异。今孤疾茕然,假息朝夕,情寄所钟,唯在一子。契阔荼炭,持兼怜愍,否泰枯荣,系以为命。实愿申其门衅,还为母子。推迁僶俛,未及自闻。先朝慈爱,鉴妾丹衷。若赐使息彻归第定省,仰揆天旨,或有可寻。今事迫诚切,不顾典宪,敢缘恩焘,触冒披闻。特乞还身王族,守养弱嗣,虽死之日,实甘于生。」许之。


上书原因:临川公主刘英媛因为妒忌驸马王藻另有所爱,在宋前废帝面前诋毁王藻,导致王藻死于狱中,而刘英媛也因此离婚。宋明帝令刘英媛再嫁庾冲远,但未及举行婚礼,庾冲远便病逝了。宋明帝因为厌恶刘氏公主善妒的行为,让虞通之撰写《妒妇记》给所有公主看。刘英媛看了后,也许是担心自己不会有再婚的机会,便以抚养独子为由,请求回到前夫王藻的家族。


结果:宋明帝同意了临川公主刘英媛的请求。



《魏书·献文六王列传》:

赵郡王干,字思直。……子谧,世宗初袭封。干妃穆氏表谧母赵等悖礼愆常,不逊日甚,尊卑义阻,母子道绝。诏曰:“妾之于女君,犹妇人事舅姑,君臣之礼,义无乖二。妾子之于君母,礼加如子之恭,何得黩我风政!可付宗正,依礼治罪。”


上书原因:赵郡王元干的小妾赵氏仗着儿子继承了王位,对嫡妻穆氏十分不逊,穆氏上书控诉赵氏等人的无礼行径。


结果:宣武帝下诏将赵氏等人交付宗正,依据礼制治罪。



《北史·傅永列传》:

永尝登北芒,于平坦处奋矛跃马,盘旋瞻望,有终焉之志。远慕杜预,近好李冲、王肃,欲葬附墓。遂买左右地数顷,遗敕子叔伟:「此吾之永宅也。」永妻贾氏留本乡,永至代都,娶妾冯氏,生叔伟及数女。贾后归平城,无男,唯一女。冯恃子,事贾无礼,叔伟亦奉贾不顺,贾常忿之。冯先永卒,叔伟称父命欲葬北芒,贾疑叔伟将以冯合葬,遂求归葬永于所封贝丘县。事经司徒,司徒胡国珍感其所慕,许叔伟葬焉。贾乃邀诉灵太后,太后从贾意,乃葬于东清河。


上书原因:傅永的妻子贾氏无子,小妾冯氏仗着生了儿子傅叔伟对贾氏颇为不敬,冯氏死后,傅叔伟想将父亲葬在北芒,贾氏怀疑他想借机将自己的生母冯氏与傅永合葬,于是上书恳请胡太后做主。


结果:胡太后准许了贾氏的请求,将傅永葬在了东清河。



《南史·褚裕之附澄传》:

初(褚)湛之尚始安公主,薨,纳侧室郭氏,生彦回。后尚吴郡主,生澄。彦回事主孝谨,主爱之。湛之亡,主表彦回为嫡。


上书原因:褚彦回是褚湛之的庶子,因为侍奉继母吴郡公主十分孝顺,所以颇得吴郡公主的宠爱,褚湛之死后,吴郡公主上表请求将褚彦回立为嗣子。


结果:褚彦回袭爵都乡侯。



《南史·后妃列传》:

后主沈皇后讳婺华,吴兴武康人也。父君理自有传。后母即武帝女会稽穆公主,早亡。时后尚幼,而毁瘠过甚。及服毕,每岁时朔望,恒独坐涕泣,哀动左右,内外敬异焉。太建元年,拜爲皇太子妃。后主即位,立爲皇后。

后性端静,有识量,寡嗜欲,聪敏强记,涉猎经史,工书翰。后主在东宫,而后父君理卒,居忧处别殿,哀毁逾礼。后主遇后既薄,而张贵妃有宠,总后宫之政,后澹然未尝有所忌怨。而身居俭约,衣服无锦绣之饰,左右近侍才百许人,唯寻阅图史及释典爲事。尝遇岁旱,自暴而诵佛经,应时雨降。无子,养孙姬子胤爲己子。数上书谏争,后主将废之,而立张贵妃,会国亡不果,乃与后主俱入长安。及后主薨,后自爲哀辞,文甚酸切。


上书原因:陈后主胡作非为,沈皇后多次上疏劝谏。


结果:陈后主想要废后,改立张贵妃为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