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的时候有时候会很纠结,也许是因为我们认知的偏差,我们对困难和重要的事情不够了解而导致的,重要的事情没有记录下自己为什么当初是这么选择的,所以记录自己的决策过程其实比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我认为更加有价值和有趣儿,我也一直在考虑自己的决策原则,我想复盘一下当初的择偶原则,可能会有所是真,当时并没有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只是凭借着感觉去寻找和追逐,但是多少还是有一些印象的。
当时我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我有几个筛选条件:
1.工作5分,这个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因为你的成长环境会对你的价值观有非常大的作用,而后期的成长环境尤为重要,跟你相似的公司,就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必要)
2.讲道理,能接受不同的想法。4分,在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能够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角度而且可以讲出自己这样做的道理,只要把你的想法表达的合理,我认为这就很好沟通,能够沟通问题就会更好的解决。(必要)
3.家庭环境。3分,家庭环境是成长的一部分,可能会对孩子的价值观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我是觉得人是可以不断进化的,价值观也会随着年龄阅历不断变化,只要在相似的环境下,价值观就不会差异太大,即便是有差异也会慢慢消除的。(必要)
4.家庭成员。2分,与对方父母的关系处理问题,开始我觉得也挺重要,但是仔细想想你与他们相处的日子并不多,所以对你们之间的影响也不一定会有多大,我认为这个是不重要的。(不必要)
5.长相。1分,因为自己长的一般,虽然我也认为长的好容易吸引人,我不喜欢小眼睛的,只要是大眼睛的基本都可以。(不必要)
综合来看,我对择偶的标准分为内部和外部条件,内部最重要的是人要讲道理,易沟通有相似的价值观,外部条件是工作,这是一个综合因素包含了学历,生存能力,对大问题的决策能力等等,而认为不重要的条件我仔细考虑了一下因为这个不会影响我对她本人的偏见和看法,或者说我本身对我自己的认知程度体现的。
我想,不仅仅是人生大事,在生活中往往的一些小事情就可以看出来一个人的决策原则,比如买东西之类的,长期有用对我来说是一个必要的原则,也许是因为我认为的长期还不够长,认为的有用反而到最后没有用了,这些失误我觉得都是我需要去不断总结和不断磨合自己必要条件的过程,但是你要有选择,而且必须是独立的去做决策,考虑一些你没有想到的因素才能让你不断的趋进完善,但我回顾了一下前几十年我只是在大事件上稍微想想,以为自己在思考而已,并没有进行过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决策原则以及必要条件的筛选,好在我现在明白自己的不足,更有前进的方向,如何让自己不断的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在于平时在小事情上不断的积累自己决策条件并不断完善,这就是记录的意义所在。